[實用新型]一種便攜式多功能插線包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70823.9 | 申請日: | 2013-09-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5351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孫忠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孫忠慶 |
| 主分類號: | H01R13/66 | 分類號: | H01R13/66;H01R27/00;H01R31/02;H01R3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創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啟 |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東***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便攜式 多功能 插線包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線插接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便攜式多功能插線包。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手機等電子產品都可以通過USB接口進行充電,但是,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只提供220V交流電(臺灣地區為110V),而標準的USB接口為5V直流電,所以充電時需要外接變壓器,存在火災隱患,而且要占用一個交流電插座,也會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攜式多功能插線包,該插線包內設置帶有USB插孔位的插線板,將變壓器內置于插線板中,插線包既提供交流電接口又提供了USB接口,豐富了插線接口功能,而且便于攜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式多功能插線包,所述插線包包括包本體,所述包本體由前、后幅扣合而成,包本體內設置有插線板和USB轉接線,所述插線板和所述USB轉接線分置于包本體的前、后幅上,插線板上設置有交流電插孔位和經內置變壓器處理后的USB插孔位。
進一步,所述包本體的前、后幅的扣合處設置有連接件。
進一步,所述連接件為拉鏈或者搭扣。
進一步,所述交流電插孔位設置有三項插孔位和兩項插孔位。
進一步,所述USB轉接線根據不同手機的充電接口設置有多根,所述包本體內壁上設置有鎖扣,USB轉接線通過所述鎖扣固定在包本體內。
進一步,所述包本體的前、后幅均由內、外絕緣層和中間軟質層構成。
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式多功能插線包,同時提供了多種交流電插孔位,和USB插孔位,并在插線包內提供了不同類型的USB轉接線,以方便用戶根據自己的手機類型選擇適合的USB轉接線,包本體能夠扣合,便于攜帶和保護插線板和USB轉接線,包體由已知的軟質材料和絕緣材料制成,使用更加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式多功能插線包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式多功能插線包扣合狀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式多功能插線包的具體結構形式,便攜式多功能插線包包括包本體1,包本體1由前幅2和后幅3扣合而成,包本體1內設置有插線板4和USB轉接線9,插線板4和USB轉接線9分別設置在前幅2和后幅3上,當然除了本實施例外也可以將插線板4設置在后幅3上,將USB轉接線9設置在前幅2上,插線板4的電源線5接入220V交流電,插線板4上設置有多個交流插孔位和USB插孔位8,在本實施例中例舉了,在插線板4上設置一個三項插孔位6、一個兩項插孔位7和六個USB插孔位8,將交流電轉換成直流USB電流的變壓器內置于插線板4中;后幅3上設置有鎖扣10,USB轉接線9通過鎖扣10固定在后幅3上,USB轉接線9為一端與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充電接口連接,另一端與USB插孔位8連接,為了滿足不同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充電接口形式不一樣,USB轉接線9設置有多根,或者是目前市場中出現的一根USB轉接線,而接頭可以根據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的充電接口進行更換,此類產品已為現有技術,故在本專利中不做詳細說明。
如圖2所示,包本體1的前幅2和后幅3的扣合處設置有拉鏈4,當然還可以是除了拉鏈外的其他的連接件,例如:搭扣。出于對插線板4保護和避免漏電事故方面的考慮,包本體1的前、后幅2、3均由內、外絕緣層和中間軟質層構成。絕緣層和軟質層由已知的絕緣材料和已知的軟質材料制成。
上述示例只是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限于這些示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做出的符合本實用新型思想的各種具體實施方式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孫忠慶,未經孫忠慶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7082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插植監控系統及插植方法
- 下一篇:位移量監視電極的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