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組合式建筑模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69880.5 | 申請日: | 2013-09-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758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魏建民;崔清彬;王玉文;趙書君;王延國;趙延景;黃振奇;李升江;徐觀美;韓朝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9/10 | 分類號: | E04G9/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3000***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合式 建筑 模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組合式建筑模板。
背景技術
建筑用模板是混凝土澆筑成形的模殼和支架,是一種臨時性結構,是建筑物結構施工中的一項重要的施工工具。
模板工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由于模板工程費用通常會占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費用的20%-30%、模板工程勞動量通常會占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勞動量的30%-40%、且模板工期通常會占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工期的40%左右,因此,模板技術直接關系到工程施工費用、勞動力消耗以及工程進度;從而模板技術對建筑水平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隨著建筑的高度越來越高,現有的建筑模板為木質或鋼制結構,質量比較大,造成施工費時費力,拼接速度慢,而且在施工過程中會遇到支撐定位的問題,現有的建筑模板大多是直接固定在承重裝置上,模板與稱重裝置之間連接有斜撐,但是當合模時,需要貼在墻體向下移動,但是現有模板對這個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組合式建筑模板,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施工麻煩和合模不能下移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模板組成,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模板側面設置若干支撐桁架,模板設置填充槽,填充槽內填充有聚氨酯保溫材料,模板一端設置燕尾榫,模板另一端相應地設置燕尾槽,支撐桁架主體為變徑簡狀結構,支撐桁架頂部設置頂托板,支撐桁架中上部設置托架,托架上設置加強筋,支撐桁架主體部分外沿設置加強環;托架與頂托板之間變徑鋼筒為頂筒,托架以下部分為套筒,套筒下端設置墊圈及調節螺母,調節螺桿通過調節螺母及墊圈進入套筒。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將在模板內部設置填充有聚氨酯保溫材料的填充槽,實現了模板的輕質高強度的特性,同時模板兩端設置可牢固拼接的燕尾榫槽結構,大大提高了模板的施工便利性,同時模板配置若干支撐桁架,當合模時,通過調節螺桿便可實現模板沿混凝土墻體下移,具有結構簡單和使用方便的優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支撐桁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模板、2支撐桁架、3填充槽、4聚氨酯保溫材料、11燕尾榫、12燕尾槽、21頂托板、22頂筒、23托架、24加強筋、25加強環、26套筒、27墊圈、28調節螺母、29調節螺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一種組合式建筑模板,主要由模板1組成,模板1側面設置若干支撐桁架2,模板1設置填充槽3,填充槽3內填充有聚氨酯保溫材料4,模板1一端設置燕尾榫11,模板1另一端相應地設置燕尾槽12,支撐桁架2主體為變徑筒狀結構,支撐桁架頂部設置頂托板21,支撐桁架2中上部設置托架23,托架23上設置加強筋24,支撐桁架2主體部分外沿設置加強環25;托架23與頂托板21之間變徑鋼筒為頂筒22,托架23以下部分為套筒26,套筒26下端設置墊圈27及調節螺母28,調節螺桿29通過調節螺母28及墊圈27進入套筒2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東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6988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擺動式平行測量儀
- 下一篇:半主動型天車升沉補償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