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賽絡紡紗粗紗定位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65715.2 | 申請日: | 2013-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516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26 |
| 發明(設計)人: | 沈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H5/70 | 分類號: | D01H5/70 |
| 代理公司: | 襄陽中天信誠知識產權事務所 42218 | 代理人: | 帥玲 |
| 地址: | 441002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紡紗 定位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生產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賽絡紡紗粗紗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紡織材料的科技進步以及人們對服裝面料質量的需求愈來愈高,傳統環錠紡紗本身的質量越來越難以滿足高檔產品質量的要求,而賽絡紡紗技術類似于股線的結構,紗線外觀光潔毛羽少,抗磨性能好,強力高,其紗線品種能滿足中高檔織物和服裝面料的質量要求。
賽絡紡紡紗方法是由澳大利亞科學與產業研究機構(C.S.I.P.O.)發明的一種直接在改裝的細紗機上生產股線的紡紗方法。對應于一個細紗錠子有兩根粗紗同時喂入,兩根粗紗經一改制的導紗器平行地進入牽伸區,各自牽伸拉細,再由前羅拉握持輸出,形成一個加捻三角區,合并加捻卷繞到紗管上,錠子和鋼絲圈的回轉給紗線加捻,最終由自下而上傳遞上來的捻度形成的匯聚點匯合成股線。兩紗條中的許多纖維端,被相鄰的單紗條捕捉,而進人兩根紗條的結構中,使股線外表的毛羽大大減少,賽絡紗表面圓整光潔;但是,由于賽絡紗是具有一定間距的雙紗條,在其互相包捻過程中,纖維的轉移受到比傳統環錠紡更大的阻力,賽絡紡紗常常引起兩根須條牽伸過程中位置發生變化,造成須條間距的變化,兩根粗紗的間距變化也引起相互包捻困難,且兩紗條邊緣纖維在加捻三角區中較難捻入成紗中,賽絡紡紗在生產過程中常常斷頭,引起成紗單紗、細節等嚴重質量問題,需要較多的人工或者較高的成本去彌補這個缺陷。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賽絡紡紗粗紗定位裝置,以解決紡紗過程中,紗線斷頭,成紗單紗、細節等質量問題。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兩根須條從細紗機后羅拉喂入,通過中羅拉,前羅拉牽伸輸出,經導紗鉤、鋼絲圈、鋼領,卷繞在細紗管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細紗機后羅拉和中羅拉之間裝有粗紗定位裝置,所述粗紗定位裝置由側位擋板,隔離塊和底座組成,固定螺栓將所述底座固定在定位扁鐵上,所述側位擋板與隔離塊組成定位通道。
所述側位擋板有兩個。
所述側位擋板與隔離塊組成的定位通道的后開口距a大于前開口距b。
所述隔離塊為橢圓形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可對賽絡紡兩根須條在牽伸中起到較好的定位作用,對須條纖維在牽伸區中的附加摩擦力增強了控制,收縮了加捻三角區的寬度,使得加捻三角區加捻點上移,提高了紡紗生產效率,同時紗線毛羽、強力、條干更加優良。本實用新型適應于所有環錠細紗機賽絡紡紗系統,設備改造簡單,操作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簡圖。
圖2為圖1的粗紗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圖2所示,兩根須條1從細紗機后羅拉2喂入,通過中羅拉4、前羅拉5牽伸輸出,經導紗鉤6、鋼絲圈7、鋼領8,卷繞在細紗管9上,在所述細紗機后羅拉2和中羅拉4之間裝有粗紗定位裝置3,所述粗紗定位裝置3由兩個側位擋板10、隔離塊11和底座12組成,隔離塊11為橢圓形狀,固定螺栓將所述底座12固定在定位扁鐵13上,側位擋板10與隔離塊11組成定位通道14,定位通道14的后開口距a大于前開口距b,
在本實用新型中,安裝在環錠細紗機后羅拉2和中羅拉4之間的粗紗定位裝置3對賽絡紡的兩根須條1起牽伸定位作用。兩根須條1在后牽伸區中喂入定位裝置3后,兩根須條進入側位擋板10與隔離塊11組成的定位通道后開口距為a,須條1受到側位擋板10與隔離塊11的定位作用,須條1同時受到側位擋板10與隔離塊11的摩擦作用,有效增加了須條1在牽伸區中的附加摩擦力,有利于須條1在牽伸區中運動的控制及須條1纖維變速點的穩定,降低成紗條干不勻率。
所述定位通道14輸出的前開口距為b,后開口距a大于前開口距b,此時須條1經中羅拉4、前羅拉5輸出后,在加捻三角區中由于須條1間距減小導致加捻三角區寬度減小,兩根須條1相互包捻容易,且兩根須條1邊緣纖維在加捻三角區中較易捻入成紗中,須條1纖維在加捻三角區內受力合理,保證纖維在加捻三角區內都能夠很好的被控制,從而能夠很好的減少成紗毛羽;須條1內纖維之間的抱合力有所增加,提高了成紗強力;加捻三角區加捻點上移提高了紡紗生產效率。
隔離塊11為橢圓形狀,隔離塊11小直徑處能夠有效增加對須條1的摩擦作用,隔離塊11前端與側位擋板10配合能夠準確定位兩根須條1之間的間距,有利于實現對須條1間距的準確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未經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6571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208過濾布
- 下一篇:一種步進式加熱爐固定梁墊塊布置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