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循環使用打印基材的3D打印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56830.3 | 申請日: | 2013-09-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496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26 |
| 發明(設計)人: | 白玉祥;孫慧;孟令媛;程佳;趙翔;閆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9C67/00 | 分類號: | B29C6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匯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張立榮 |
| 地址: | 21004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循環 使用 打印 基材 打印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3D打印機,具體涉及一種可循環使用打印基材的3D打印機。
背景技術
3D打印機,即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機器,它是一種數字產品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3D打印材料固化的方式有加熱、降溫、紫外線和激光燒結等多種方式,從各種技術的成本來看,熔融沉積是整體成本最低的,因而普及度也最高。現有的3D打印基材多使用ABS、人造橡膠、塑料、沙子、鑄蠟和聚酯熱塑性塑料等,這些材料多為粉末或者黏稠的液體,從價格上來看,便宜的幾百塊一公斤,最貴的一公斤則要4萬元左右,價格相當昂貴,對于打印出來的產品,如果使用者不滿意或者使用之后廢棄了,那經濟成本就會很大,同時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循環使用打印基材的3D打印機,可以將打印出來的廢棄產品還原為基材再進行打印,節約了經濟成本,減少了資源的浪費。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可循環使用打印基材的3D打印機,包括3D打印單元和基材還原單元;所述3D打印單元包括基材融化組件,該基材融化組件上設有打印絲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還原單元包括驅動裝置、進料收集裝置、高溫螺桿、冷卻裝置、擠出細管和牽引裝置,其中驅動裝置與高溫螺桿相連,高溫螺桿設置在進料收集裝置中,擠出細管穿過冷卻裝置,其兩端分別與進料收集裝置和牽引裝置相連;所述牽引裝置設有打印絲出口,打印絲出口與基材融化組件的打印絲進口相對應。
所述進料收集裝置包括進料口和機筒,高溫螺桿設置在機筒中;所述機筒與擠出細管相連,連接處設有濾網。
所述高溫螺桿包括高溫加熱桿和螺旋狀的攪拌刀片。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可循環使用打印基材的3D打印機,可以將打印出來的廢棄產品還原為基材再進行打印,節約了經濟成本,減少了資源的浪費;
2.?本實用新型可循環使用打印基材的3D打印機,可運用于生活領域,能夠減少生活中塑料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的產生;
3.?本實用新型可循環使用打印基材的3D打印機,可運用于航天領域,能將較少質量的打印基材通過打印與還原,制造出各種需要的物品,從而減輕航天飛機所承載的重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基材還原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高溫螺桿結構示意圖。
圖中:1-3D打印單元;2-基材還原單元;3-驅動裝置;4-進料收集裝置;5-進料口;6-機筒;7-濾網;8-高溫螺桿;9-高溫加熱桿;10-攪拌刀片;11-冷卻裝置;12-擠出細管;13-牽引裝置;14-打印絲進口;15-打印絲出口;16-3D打印本體;17-基材融化組件;18-打印噴頭;19-側向滑桿;20-橫向滑桿;21-推桿;22-模型底座;23-打印絲。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基材還原單元2包括驅動裝置3、進料收集裝置4、高溫螺桿8、冷卻裝置11、擠出細管12和牽引裝置13,其中驅動裝置3與高溫螺桿8相連,高溫螺桿8設置在進料收集裝置4中,擠出細管12穿過冷卻裝置11,其兩端分別與進料收集裝置4和牽引裝置13相連;進料收集裝置4包括進料口5和機筒6,高溫螺桿8設置在機筒6中;所述機筒6與擠出細管12相連,連接處設有濾網7。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可循環使用打印基材的3D打印機,包括3D打印單元1和基材還原單元2;本實用新型的3D打印單元1包括3D打印本體16、基材融化組件17、打印噴頭8、側向滑桿19、橫向滑桿20、推桿21和模型底座22,在3D打印本體16頂部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一根側向滑桿19,橫向滑桿20的兩端分別與左右兩側的側向滑桿19相連,基材融化組件17穿接在橫向滑桿20上,基材融化組件17的后部連有推桿21,其底部連有打印噴頭18,在3D打印本體16的底部設有模型底座22。
基材融化組件17上設有打印絲進口14,基材還原單元2的牽引裝置13設有打印絲出口15,打印絲出口15與基材融化組件17的打印絲進口14相對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未經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5683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乒乓球練球器
- 下一篇:可視智能監控噴頭結構及自動跟蹤滅火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