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搖蚊幼蟲室內養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55737.0 | 申請日: | 2013-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053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2 | 
| 發明(設計)人: | 陳再忠;方海平;黃志堅;雷邦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7/033 | 分類號: | 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 31219 | 代理人: | 梁海蓮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幼蟲 室內 養殖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搖蚊幼蟲室內養殖裝置,屬于室內養殖領域。
背景技術
搖蚊幼蟲是淡水水域中底棲動物的主要類群之一,據一般估計,搖蚊的種類大約可占湖泊生物區系的25%。個體數量常極為眾多,棲息密度每平方米達到5萬只幼蟲的情況并不少見,因而成為水域生物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于主要以水底有機物碎屑為食,且攝食量相當可觀,因而在加速水體物質循環中的有機物礦化作用和消除有機物污染方面具有顯著作用。搖蚊科昆蟲又因種類豐富,個體眾多,不同種類對水域生境要求不同,從而成為監測水體環境和污染狀況的優良指示生物,在生態學和環境科學領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搖蚊幼蟲又是魚類的優良天然餌料,營養價值很高,因此與養漁業的關系密切。
目前,公知搖蚊幼蟲養殖方法是野外設置養殖農田,人工施肥養水,以吸引搖蚊產卵,孵化養殖。這種收集方法簡單但卻笨拙而且沒有技術含量,主要有三大缺點:第一,養殖周期長,目前的平均養殖周期為25天;第二,養殖條件難以控制,溫度、光照、水質甚至風速和降雨都將直接影響搖蚊的產卵、孵化和成活率,從而直接影響養殖密度和周期;第三,受季節影響明顯,每年的高溫季節和低溫季節,野外搖蚊幼蟲的產量會驟然減少到一個非常低的值;第四采收難度大,當前的采收方式是用網將蟲和蟲田中底泥一并撈起,然后逐步分離,這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消耗時間極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種搖蚊幼蟲室內養殖裝置,該養殖裝置能明顯提高搖蚊幼蟲養殖效率,簡化工作流程,縮短養殖周期并克服季節的限制。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搖蚊幼蟲室內養殖裝置,包括上下依次固定排列的多個養殖箱、位于所述多個養殖箱下方的集水箱和用于給所述多個養殖箱加水的輸水管道系統;各養殖箱的底層為有機淤泥底質層,有機淤泥底質層的上方為水層;各養殖箱的底部設有一溢流孔,各溢流孔安裝有一可拆卸式溢流管。
優選的,所述輸水管道系統包括一個輸水總管和與所述輸水總管相通的多個輸水支管;各養殖箱上方設有一個所述的輸水支管,所述的輸水支管和其下方的養殖箱所在的水平面平行。
優選的,位于各養殖箱上方的輸水支管上設有多個控流三通閥,所述控流三通閥直通的兩端與其所在的輸水支管相連通,另一端為出水端豎直向下垂直于其所在的輸水支管。
優選的,所述輸水總管有一進水口,所述進水口與一水泵相連接,所述水泵位于所述集水箱的水面以下。
優選的,所述集水箱的底部放置有氣石,所述氣石與外置充氧裝置相連接。
優選的,各可拆卸式溢流管的軸心位于同一垂線上;所述各可拆卸式溢流管位于所述集水箱的水面的正上方;所述可拆卸式溢流管包括一個擴口端朝上的擴口管和連接于所述擴口管下端的直通管。
優選的,對于任意上下相鄰的兩個養殖箱,位于上方的養殖箱的底面與位于下方的養殖箱的箱口的垂直距離為150-200mm。
優選的,所述養殖箱的深度為30-50mm,所述有機淤泥底質層的高度為10-20mm;所述水層的高度為10-20mm;所述可拆卸式溢流管的擴口管的上管口與其所在的養殖箱的底部的垂直距離為20-40mm,所述可拆卸式溢流管的直通管的下管口與其所在的養殖箱的底部的垂直距離為50-100mm。
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及優點在于:
所述有機淤泥底質層內有機淤泥可以是從野外收集中性或微酸性的有機淤泥,供搖蚊幼蟲在其中筑巢;采用本實用的養殖裝置,所述的輸水支管上的多個控流三通閥可以在保證水流量的同時控制進水的速度,防止沖擊底部的淤泥;在養殖箱的底部設置可拆卸的溢流管,可以準確的控制水位,并且方便采收;利用集水箱收集從養殖箱溢流的回流水,并可在集水箱準確的監測水質、控制水溫、補給氧氣以及換水。
應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搖蚊幼蟲室內養殖裝置,可將搖蚊幼蟲的養殖周期縮短到7-10天,并且常年不間斷的培養;提高養殖密度同時保證搖蚊幼蟲的品質;簡化搖蚊幼蟲的收集操作。
附圖說明
圖1搖蚊幼蟲室內養殖裝置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養殖箱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可拆卸式溢流管結構示意圖
圖4輸水支管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可拆卸式溢流管;2,養殖箱;3,輸水總管;4,水層;5,輸水支管;6,有機淤泥底質層;7,集水箱;8,水泵;9,氣石;10,擴口管;11,直通管;12,溢流孔;13,控流三通閥。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海洋大學,未經上海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557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