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效溶氧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50848.2 | 申請日: | 2013-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6188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05 |
| 發明(設計)人: | 楊麗娟;劉偉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偉東 |
| 主分類號: | C02F7/00 | 分類號: | C02F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增氧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高效溶氧裝置。
背景技術
水體的溶氧處理被廣泛應用于水產養殖以及活魚運輸等行業中;以水產養殖為例,魚蝦的攝食量及飼料食入后的消化吸收率、生長速度、飼料系數高低與水中溶氧狀況密切相關,在低溶氧或缺氧的情況下,水中的物質循環受到破壞,有毒物質不能及時轉化,不但會降低水體的養殖產量,而且會造成大批魚蝦的死亡。鑒于此,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形式的溶氧裝置,以提高水體的溶氧量。
然而,現有的溶氧裝置始終無法解決氧氣與水充分混合的問題,使得水中過飽和的溶氧迅速的擴散到了空氣中,而水中則產生了大量的氣泡,造成了資源浪費;同時由于結構和功能設計的部分缺失,導致現有的溶氧裝置出現了氧氣利用率低、承壓能力差、增氧效果欠佳等諸多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分區進行溶氧處理、氧氣利用率高的高效溶氧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效溶氧裝置,它包括余氧回收倉、氣水混合倉、高氧水倉和循環增氧裝置,所述余氧回收倉和高氧水倉分別連接在氣水混合倉的兩端;
所述余氧回收倉上設置有氧氣入口和余氧出口,所述氣水混合倉上設置有進水口、循環水入口和循環水出口,所述高氧水倉上連接有出水管;
所述余氧出口、循環水入口和循環水出口均與循環增氧裝置連接。
優選地,所述循環增氧裝置包括循環泵和氣水混合器,所述循環泵的入水口與循環水出口連接,所述循環泵的出水口通過氣水混合器與循環水入口連接,所述余氧出口連接在氣水混合器上。
優選地,所述氣水混合倉內設置有布氣裝置,所述布氣裝置與循環水入口連接。
優選地,所述余氧回收倉上設置有若干個清洗噴頭。
優選地,所述高氧水倉和余氧回收倉的軸向截面均呈圓錐形。
優選地,所述高氧水倉的底部設置有排污口。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利用氣體與液體混合的原理,將整個裝置設計為三個功能分區并利用獨立的循環增氧裝置進行氧氣與待增氧水體的混合,實現水體的循環式、連續式增氧,提高了氧氣的利用效率;同時,在余氧回收倉上設置有清洗噴頭,極大的方便了對裝置內部的清洗、消毒;高氧水倉采用圓錐形結構,不但能偶增強裝置的承壓能力,也有利于對裝置的清洗、排污;其結構簡單、氧氣利用率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市場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中:1、余氧回收倉;2、氣水混合倉;3、高氧水倉;4、氧氣入口;5、余氧出口;6、進水口;7、循環水入口;8、循環水出口;9、出水管;10、循環泵;11、氣水混合器;12、布氣裝置;13、清洗噴頭;14、排污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高效溶氧裝置,它包括余氧回收倉1、氣水混合倉2、高氧水倉3和循環增氧裝置;其中,余氧回收倉1和高氧水倉3分別連接在氣水混合倉2的兩端;為形成完整的氣液混合管道及裝置系統,在余氧回收倉1上設置有氧氣入口4和余氧出口5,在氣水混合倉2上設置有進水口6、循環水入口7和循環水出口8,而高氧水倉3上則連接有出水管9;余氧出口5、循環水入口7和循環水出口8均對應的與循環增氧裝置連接。
而循環增氧裝置則包括循環泵10和氣水混合器11,循環泵10的入水口通過管道與循環水出口8連接,循環泵10的出水口則利用管道、通過氣水混合器11與循環水入口7連接,余氧出口5則連接在氣水混合器11上。為保證溶氧后的水體能夠均勻的分布在氣水混合倉2內并與從進水口6進入氣水混合倉2待增氧的水快速混合,在氣水混合倉2內設置有布氣裝置12,布氣裝置12與循環水入口7通過管道連接。
同時,為便于對裝置的內部進行清洗、消毒以及后續的排污,在余氧回收倉1上設置有若干個清洗噴頭13,本實施例的裝置設置了三個清洗噴頭13,其均勻的環周分布在余氧回收倉1上;而在高氧水倉3的底部設置則有排污口14;余氧回收倉1和高氧水倉3的結構形式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本實施例優選的結構形式為:高氧水倉3或余氧回收倉1的軸向截面呈圓錐形,排污口14設置在高氧水倉3的錐部,氧氣入口4和余氧出口5則設置在余氧回收倉1的錐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偉東,未經劉偉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5084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集成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 下一篇:水下升降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