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墩底大體積混凝土的控溫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49636.2 | 申請日: | 2013-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295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2 |
| 發明(設計)人: | 楊小禮;劉義立;王路路;任高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南大學;中鐵二十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謝德珍 |
| 地址: | 410000***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墩底大 體積 混凝土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橋墩施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在橋墩墩底的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溫度控制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縱目溝特大橋墩的建筑施工過程中,由于橋墩形狀的拋物線性及墩身高達105m,對橋基的承載力和穩定性要求較高,墩底所需混凝土體積較大。墩底混凝土數量為1979.5m3,在施工過程中,如何解決混凝土的控溫難題直接決定了大橋橋墩的施工質量。采用有效可行的控溫設備是保證工程質量及施工安全的必要手段。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墩底大體積混凝土的控溫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缺點。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墩底大體積混凝土的控溫裝置,包括測溫元件和散熱管,所述測溫元件安裝在墩底上方的橋墩壁內,埋設在混凝土中,所述散熱管安裝在墩底內,埋設在混凝土中。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測溫元件以四個為一組,連接為方形,每組測溫元件安裝在橋墩壁內作為一個測溫點。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散熱管以兩根為一組,為中部進水兩側出水的形式。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散熱管為橫向流通布置的橫向散熱管和縱向流通布置的縱向散熱管兩種,所述橫向散熱管埋設在混凝土的位置比縱向散熱管略高。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工藝簡單,裝配容易,通過對墩底的溫度測量和控制,能夠在比較極端的天氣中,對橋墩進行保護,延長橋梁的使用壽命,提高橋梁的安全系數。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墩底側視截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墩底另一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A-A截面測溫元件測點分布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B-B截面測溫元件測點分布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散熱管的A管道平面布置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散熱管的B管道平面布置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散熱管的立體埋設分布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7的一種墩底大體積混凝土的控溫裝置,為了解決特大橋橋墩墩底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控溫的難題,采取的技術方案為:①混凝土內埋設測溫元件,準確測定溫度;②混凝土內埋設散熱管,降低溫度;③混凝土表面濕潤養護,防止溫度過大升降。
測溫元件的測溫誤差不大于0.3℃(25℃環境下);測試范圍:-30℃~150℃;絕緣電阻應大于500M??。測試元件安裝前,必須在水下1m處經過浸泡?24h?不損壞;測試元件接頭安裝位置應準確,固定應牢固,并與結構鋼筋及固定架金屬體絕熱;測試元件的引出線宜集中布置,并應加以保護;測試元件周圍應進行保護,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下料時不得直接沖擊測試測溫元件及其引出線;振搗時,振搗器不得觸及測溫元件及引出線。墩底混凝土內測溫元件布置見圖1-4。
測溫記錄由指定專人負責溫度觀測,連續觀測時間不得少于15天;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體里表溫差、控溫速率及環境溫度及溫度應變的測試,在混凝土澆筑后,每晝夜不少于4次;測量的數據要隨時整理、立即分析,發現問題要立即采取措施。
所述混凝土內埋設散熱管,散熱管采用采用φ46×3mm鋼管,管與管之間的連接采用與之配套的接頭。散熱管間距1.5m。散熱管安裝完畢后,要進行通水試驗,確保通暢且不漏水。散熱管內采用流動水散熱控溫,在開始澆筑混凝土時即通冷水,連續通水15天,水壓可根據天氣和水化熱情況適當調整,應將出水口水溫盡量控制在40℃以下。散熱管在埋設和澆筑混凝土過程中,要防止堵塞和漏水,使用完畢后應灌漿封孔,出露部分要切除。墩底大體積混凝土內散熱管布置見圖5-7。
通過散熱,確保混凝土澆筑體在入模溫度基礎上溫升值不宜大于50℃;混凝土澆筑體的里表溫差不得大于25℃;混凝土澆筑體的控溫速率不宜大于2℃/d;混凝土澆筑體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宜大于20℃。
混凝土在凝結之前,表面因失水較快而產生的收縮裂縫。塑性收縮裂縫一般在干熱或大風天氣出現,裂縫多呈中間寬、兩端細且長短不一,互不連貫狀態。施工中研制的措施:施工時選用干縮值較小早期強度較高的硅酸鹽或普通硅酸鹽水泥,嚴格控制水灰比,參加高效減水劑來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減少水泥及水用量,澆筑混凝土之前將已澆筑面及模板灑水濕潤,澆筑后及時覆蓋養護,并保持混凝土終凝前表面濕潤,在高溫和大風天氣設置遮陽和擋風設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南大學;中鐵二十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南大學;中鐵二十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4963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軌道車輛齒輪箱及其油位觀察裝置
- 下一篇:雙區式夾層箱體風冷少齒差減速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