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精密管件雙向插拔力自動檢測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47162.8 | 申請日: | 2013-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3474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9 |
| 發明(設計)人: | 黃津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津 |
| 主分類號: | G01L5/00 | 分類號: | G01L5/00 |
| 代理公司: | 寧波天一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張莉華 |
| 地址: | 315318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精密 雙向 插拔力 自動檢測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精密零件的自動檢測機,特別是對光纖連接器中的核心部件進行檢測使用的精密管件雙向插拔力自動檢測機。?
背景技術
精密套管是光纖連接器中的核心部件,具有定位、對中、緊固,保證互換性、性能穩定等多種重要功能,因其工作受力條件十分苛刻,所以其對制造精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光纖連接器插拔力的檢測和按檢測力大小進行分類,是生產企業出廠必須檢測的項目,原用人工檢測、分揀已不能滿足用戶對分揀精度和效率的要求。?
專利申請號CN201110330523.9“精密套管雙向拉拔力自動檢測機”雖提供了一種用機器代替人工進行檢測,提高生產檢測效率,但它采用氣缸驅動,其檢測的穩定性、精確度和效率還不夠。?
專利申請號CN201210488857.3“一種特種陶瓷套管插拔力自動檢測分類裝置及其使用方法”也提供了一種全自動智能化對陶瓷套管插拔力的檢測,但其分揀精度和效率還不夠,并為單向插拔力檢測。?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精密管件雙向插拔力自動檢測機,對工件進行全自動智能化檢測,并檢測、輸送速度快、精確度高、工作效率高,徹底解決了工件定位不準或難定位的問題,并且工作可靠、穩定性好。?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精密管件雙向插拔力自動檢測機,包括安裝在工作臺上的上料機構、輸送機構、檢測機構、分選機構、電機及數控顯示機構,電機通過傳動件與轉軸連接,所述輸送機構由在轉軸上緊貼第一軸承,安裝有橫移凸輪,緊貼頂板安裝有提升凸輪,軸承安裝板一端連接第一軸承,另一端固定在連接有復位彈簧的下拖板上,連接在上、下拖板上導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托板和所述頂板上,叉板固定在所述托板上并與所述叉板兩側固定在底板上的定位模板配合,所述上拖板下的第一滑槽與固定在底板面上的第一導軌配合構成;所述檢測機構由轉軸上的兩面凸輪分別緊貼兩滑動臺架上的第二軸承安裝,所述底板上固定兩第二導軌,兩第二導軌分別與兩滑動臺架上的兩第二滑槽配合,連桿、測桿通過測力傳感器連接成整體,分別安裝在兩滑動臺架上,所述連桿的一端頭上固定測頭與所述叉板上的工件配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此檢測機的測試、輸送機構采用由電機帶動同一轉軸上安裝的兩組不同結構的凸輪和面凸輪,分別控制、驅動在同一底板上安裝的互相垂直、互不干擾的兩對導軌、滑槽用同一移動機構分別進行縱、橫向移動,同步控制、完成輸送、檢測等工序,其結構簡單、緊湊、零件少具有多重功能,并且運行、檢測速度快、效率高,不僅大大提高工效還檢測精確度高,又可避免各工序間的運動干擾或因不同步不能準確定位的問題,徹底解決了原使用氣缸驅動使工件定位不準或難定位的問題,大大提高了自動檢測設備在運動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還保證了檢測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圖1的A向視圖。?
圖3、圖2的B—B視圖。?
圖4、測頭結構放大圖。?
圖5、圖2的C—C視圖。?
圖6、定位模板結構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
上料機構4,由圓筒形料斗4-1中帶有螺旋輸送槽的振盤構成,振盤頂部有垂直向下的料道,其端部的料道口與叉板3-12的一端接駁。?
分選機構10,七個收集盒10-3圍繞放置在分類盒10-1的周邊上,分類盒10-1一端的上表面與定位模板3-13活動連接,下表面與伺服電機10-2的軸連接,由伺服電機帶動分類盒轉動,既根據檢測測量值,將已檢測好的工件12送到相對應的收集盒10-3內,如圖2所示。?
數顯機構5由可編程控制器,根據整個檢測工藝過程協調控制各機構有序動作,并將相關統計數據和實際測量數據傳送到觸控屏顯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津,未經黃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4716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