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油鋸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46611.7 | 申請日: | 2013-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103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2 |
| 發明(設計)人: | 吳樹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溪市巴頓工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7B17/00 | 分類號: | B27B1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11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油鋸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伐木設備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新型油鋸。
背景技術
油鋸是以汽油機為動力、鋸鏈為切削部件的手持式木材切削機械。在林業生產中廣泛應用于伐木、打枝、造材等作業。油鋸是一種危險性工具,使用不當會造成人身傷害,由于油鋸本身具有一定重量,提拿也非常不便,油鋸內部設有發動機,會產生大量的熱,散熱不均勻會導致油鋸燒壞,無法使用,內部活塞與氣缸體的配合更是要非常緊密,反之會磨損嚴重,造成零件的毀壞,大部分油鋸會碰到內部潤滑不均勻,從而導致磨損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防護、連接緊密牢固、潤滑均勻、而且能夠快速散熱的新型油鋸。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油鋸,包括油鋸本體、氣缸體、活塞、曲軸連桿,所述的油鋸本體上設有前擋板和帶有油門按鈕的油門把手,圍繞油鋸本體設有圓弧形的手提,油鋸本體側面安裝有一個起動罩,起動罩上開有若干個散熱槽,起動罩上連接有一個起動手柄,起動手柄通過起動罩間接與曲軸連桿連接,曲軸連桿與放置于氣缸體內的活塞連接,氣缸體上設有一個火塞口。
作為優選,所述的手提上套接有防滑軟管。
作為優選,所述的油鋸本體由塑料制成。
作為優選,所述的油鋸本體的油門把手處設有一個吸油按鈕。
作為優選,所述的氣缸體上設有若干散熱片、條形槽、進氣口、圓孔、出氣口和跑氣槽。
作為優選,所述的活塞上設有一條凹陷的環槽,環槽上有一定位條。
作為優選,所述的曲軸連桿上設有一個鍵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條件在于:制造方便、安全防護、提拿舒適方便、油鋸由內向外散熱快速,各部件之間連接牢固配合緊密,并且不易損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氣缸體、活塞和曲軸連桿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氣缸體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曲軸連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4所示,一種新型油鋸,包括油鋸本體1、氣缸體11、活塞19、曲軸連桿22,所述的油鋸本體1上設有前擋板2和帶有油門按鈕6的油門把手5,圍繞油鋸本體1設有圓弧形的手提3,油鋸本體1側面安裝有一個起動罩8,起動罩8上開有若干個散熱槽9,起動罩8上連接有一個起動手柄10,起動手柄10通過起動罩8間接與曲軸連桿22連接,曲軸連桿22與放置于氣缸體11內的活塞19連接,氣缸體11上設有一個火塞口12。所述的手提3上套接有防滑軟管4。所述的油鋸本體1由塑料制成。所述的油鋸本體1的油門把手5處設有一個吸油按鈕7。所述的氣缸體11上設有若干散熱片13、條形槽14、進氣口15、圓孔16、出氣口17和跑氣槽18。所述的活塞19上設有一條凹陷的環槽20,環槽20上有一定位條21。所述的曲軸連桿22上設有一個鍵槽23。本實用新型的油鋸本體1由塑料制成,制造方便,油鋸本體1上設有前擋板2和帶有油門按鈕6的油門把手5,起到防護作用,防止人的受傷,且在油鋸啟動后,壓住油門按鈕6為運行時供油,圍繞油鋸本體1設有圓弧形的手提3,手提3上套接有防滑軟管4,手握舒適,提拿方便,油鋸本體1側面安裝有一個設有若干散熱槽9的起動罩8,能有效散發油鋸本體1內部的熱量,油鋸本體1的油門把手5處設有一個吸油按鈕7,在起動前將油吸上,防止起動時由于供油不足導致損壞,起動罩8上的起動手柄10帶動曲軸連桿22運動,曲軸連桿22帶動活塞19,使得氣缸體11上火塞口12的火花塞進行不斷的點火在氣缸體11內爆炸,從而實現運動,活塞19在氣缸體11內間隙配合均勻,活塞19上設有一條凹陷的環槽20,環槽20上設有定位條21,用于定位放于環槽20內的活塞環,防止在運動過程中磨損,有效密封運動順暢,氣缸體11上的若干散熱片13使得快速散熱,氣缸體11進氣口15處設有一圓孔16貫穿至氣缸體1內部的條形槽14,燃料由此進入,火塞口12點燃燃料使得活塞19運動,使由進氣口15進入至跑氣槽18內的空氣進入,活塞19恢復時廢氣通過出氣口17排出,活塞19的運動帶動曲軸連桿22的轉動,從而實現油鋸的運行,氣缸體11、活塞19和曲軸連桿22制造尺寸減小,從而加長了使用壽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溪市巴頓工具有限公司,未經蘭溪市巴頓工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4661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改進模型的PCNN多源圖像融合方法
- 下一篇:幾何校正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