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漂浮育苗增溫補光帶棚育苗池的改進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46543.4 | 申請日: | 2013-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379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小龍;曾強;陳乾錦;陳獻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平市煙草公司邵武分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9/14 | 分類號: | A01G9/14;A01G9/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4000 福建省南***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漂浮 育苗 增溫 光帶 改進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漂浮育苗增溫補光帶棚育苗池的改進結構,應用于漂浮培育煙苗過程中進一步改善光照質量。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公告了題為《漂浮育苗增溫補光帶棚育苗池》的專利(公告號為CN?202680099U),它由平底淺池及建筑在平底淺池之上的棚組成,平底池底由礫石墊層及澆注在礫石墊層基礎之上的混凝土層構成,平底淺池的側壁是混凝土。棚頂懸掛金屬鹵化燈,懸掛高度1.5~1.8米,每平方米池面照射瓦數18~20瓦。池底及池側壁鋪設泡沫塑料保溫層,覆蓋黑色地膜。硅膠加熱線按每平米水面長度用量3.0~4.0米,每米硅膠加熱線產生電熱能12.0~15.0瓦。線外套PVC節管,繞圈、平攤在池底面上的黑色地膜上。其不足是煙苗補光光照量不充足,煙苗光合作用受阻。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煙苗補光光照量進一步得到改善的漂浮育苗增溫補光帶棚育苗池的改進結構。
漂浮育苗增溫補光帶棚育苗池的改進結構,包括棚,棚帶棚架,棚架頂部懸掛光源;其特征是光源為無極燈。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發光效率高、壽命長、顯色性好、光線柔和、光輸出穩定;發出的光最接近太陽光。采用投光式寬光束對稱配光,光束精確。
2、由于無極燈的燈光效果更為接近太陽光照,增加了煙苗的光合作用時間,促進煙苗生長,縮短了煙苗生育期。
3、促進煙苗的生長,有效增加煙苗干物質的積累,有效提高了煙苗素質與煙苗移栽后的成活率,煙苗農藝性狀優越。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是平底淺池,3是棚架,5是無極燈,7是硅膠加熱線及外套PVC管。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作進一步的說明。漂浮育苗增溫補光帶棚育苗池的改進結構,包括棚,棚帶棚架(3),棚架(3)頂部懸掛光源;其特征是光源為無極燈(5)。無極燈型號為ZY-120SE,功率為120W,由福建源光亞明電器有限公司生產。它具有發光效率高、壽命長、顯色性好、光線柔和、光輸出穩定等特點,它還具有功率因數高、無頻閃、損耗低、恒功率等特性,發出的光最接近太陽光,采用投光式寬光束對稱配光,光束精確。以常規100畝的育苗大棚為例,其安裝方法是:使用27個無極燈,其中每個平底淺池(1)9個;無極燈安裝在平底淺池正上方,離池內液面1.5m的位置,使燈光直接垂直于煙苗,同一池內兩燈之間間隔2.5m左右,利用智能控制箱對溫度光照進行控制,在煙苗達到小十字期時,對其進行補光,補光時間設置從晚上18點至凌晨1點,共7個小時,并結合水加熱線對煙苗進行增溫補光。
與現有技術中采用金屬鹵化物燈作對比,有兩個顯著點:
縮短了煙苗生育期。通過對比無極燈與金屬鹵化物燈(水溫均設置20℃),經調查發現,兩個處理均為11月28日播種,于10天后出苗,15天后達到小十字期,而到大十字期后,使用無極燈補光的煙苗較金屬鹵化物燈早2天,到成苗期時,使用無極燈的煙苗比金屬鹵化物燈提早4天,有效的縮短了煙苗生育期。由此說明,在同等的條件下,由于無極燈的燈光效果更為接近太陽光照,增加了煙苗的光合作用時間,促進煙苗生長,縮短了煙苗生育期。
煙苗農藝性狀優越。在煙苗達到成苗期時,對兩種不同光照的煙苗測定其農藝性狀。通過對比發現,使用無極燈的煙苗在莖高、葉片數、莖圍等方面略高于金屬鹵化物燈的煙苗,在根體積方面,無極燈為12.2ml,而金屬鹵化物燈為11.5ml,在根、莖、葉的干鮮比方面,使用無極燈的煙苗為4.38%、4.35%、4.10%,而使用金屬鹵化物燈的煙苗為3.99%、4.04%、4.01%,均低于使用無極燈的煙苗。由此可見,無極燈的光照能促進煙苗的生長,也能有效的增加煙苗干物質的積累,有效的提高了煙苗素質與煙苗移栽后的成活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平市煙草公司邵武分公司,未經南平市煙草公司邵武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4654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