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無極性隨頻無觸點喇叭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42222.7 | 申請日: | 2013-09-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460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秀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秀彬 |
| 主分類號: | H04R3/00 | 分類號: | H04R3/00;B60Q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77000 河南省鄲***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極性 隨頻無 觸點 喇叭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喇叭電路,尤其涉及一種無極性隨頻無觸點喇叭電路。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喇叭的電路都分正負極,有時候由于正負極接錯導致喇叭不能正常工作的現象多而又多,這樣導致使用成本的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另一方面,由于現有的汽車電路喇叭正負極不統一,部分是專用插頭,很難分清正負.導致有很多車型裝上喇叭不能鳴叫.普通型喇叭有觸點,壽命短,觸點易打火,不安全.本電路撤底的解決了這些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無極性隨頻無觸點喇叭電路。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本實用新型包括整流電路,穩壓電路、信號輸入電路、放大電路、和驅動電路,所述整流電路的電壓輸出端與所述穩壓電路的電壓輸入端連接,所述穩壓電路的電壓輸出端分別與所述信號輸入電路的電壓輸入端和所述放大電路的電壓輸入端連接,所述信號輸出電路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放大電路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放大電路的電壓輸出端與所述驅動電路的電壓輸入端連接。
進一步,所述信號輸入電路包括話筒接收器、第一電阻器、第三電阻器、第一電容器和第二電容器,所述穩壓電路的正極輸出端串聯所述第一電阻器后分別與所述話筒接收器的正極輸入端和所述第三電阻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容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電容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話筒接收器的負極輸入端與所述第二電容器的第二端連接后接地,所述第一電容器的第二端為信號輸出電路的信號輸出端。
進一步,所述放大電路包括放大器、第二電阻器、第四電阻器、第五電阻器、第六電阻器、第七電阻器、第八電阻器和第五二極管,所述第五二極管的正極分別與所述信號輸出電路的信號輸出端、所述第六電阻器的第一端和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穩壓電路的正極輸出端串聯所述第二電阻器后分別與所述放大器的正相輸入端、所述第四電阻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電阻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與所述直流電源的正極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六電阻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電阻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七電阻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五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放大器的負極輸入端與所述第四電阻器的第二端連接后接地,所述放大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第八電阻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八電阻器的第二端為放大電路的信號輸出端。
進一步,所述驅動電路包括MOS管、第九電阻器、第十電阻器、第一穩壓二極管、第二穩壓二極管和喇叭線圈,所述MOS管的控制極分別與所述放大電路的信號輸出端和所述第九電阻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九電阻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穩壓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一穩壓二極管的負極分別與所述MOS管的發射極和所述喇叭線圈的第一端連接,所述MOS管的集電極接地,所述喇叭線圈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整流電路的電流輸出端和所述第十電阻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電阻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直流電源的負極輸出端和所述第二穩壓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二穩壓二極管的正極接地,所述喇叭線圈的第二端為所述供電電路的電流輸入端。
進一步,所述整流電路包括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三二極管和第四二極管,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分別與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極和所述喇叭的電源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第四二極管的正極連接后接地,所述第四二極管的負極分別與所述喇叭電源輸出端和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極分別與所述第三二極管的負極和所述供電電路的電流輸入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經過整流電路對電流進行整流,避免了在喇叭接線的時候因為正負極之分而使喇叭不能工作,而且能夠達到隨頻,無觸點,電磁兼容;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和有利于大批量的生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無極性隨頻無觸點喇叭電路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穩壓電路、話筒接收器MK1、第一電阻器R1、第二電阻器R2、第三電阻器R3、第四電阻器R4、第五電阻器R5、第六電阻器R6、第七電阻器R7、第八電阻器R8、第九電阻器R9、第十電阻器R1O、第一電容器C1、第二電容器C2、放大器IC、MOS管Q1、第一穩壓二極管VD1、第二穩壓二極管VD2、喇叭線圈L、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三二極管D3、第四二極管D4和第五二極管D5,穩壓電路的正極輸出端串聯第一電阻器R1后分別與話筒接收器MK1的正極輸入端和第三電阻器R3的第一端連接,第三電阻器R3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一電容器C1的第一端和第二電容器C2的第一端連接,話筒接收器MK1的負極輸入端與第二電容器C2的第二端連接后接地,第五二極管D5的正極分別與第一電容器C1的第二端、第六電阻器R6的第一端和放大器IC的反相輸入端連接,直流電源的正極輸出端串聯第二電阻器R2后分別與放大器IC的正相輸入端、第四電阻器R4的第一端和第五電阻器R5的第一端連接,放大器IC的正極輸入端與直流電源的正極輸出端連接,第五電阻器R5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六電阻器R6的第二端和第七電阻器R7的第一端連接,第七電阻器R7的第二端與第五二極管D5的負極連接,放大器IC的負極輸入端與第四電阻器R4的第二端連接后接地,放大器IC的信號輸出端與第八電阻器R8的第一端連接,MOS管Q1的基極分別與第八電阻器R8的第二端和第九電阻器R9的第一端連接,第九電阻器R9的第二端與第一穩壓二極管VD1的正極連接,第一穩壓二極管VD1的負極分別與MOS管Q1的源極和喇叭線圈L的第一端連接,MOS管Q1的漏極接地,喇叭線圈L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和第十電阻器R10的第一端連接,第十電阻器R10的第二端分別與直流電源的負極輸出端和第二穩壓二極管VD2的負極連接,第二穩壓二極管VD2的正極接地,第一二極管D1的正極分別與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和喇叭的電源輸出端連接,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與第四二極管D4的正極連接后接地,第四二極管D4的負極分別與喇叭電源輸出端和第三二極管D3的正極連接,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與第三二極管D3的負極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秀彬,未經李秀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4222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清熱下火茶
- 下一篇:一種延長冬棗儲存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