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適合胸腔內給藥的胸腔引流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36838.3 | 申請日: | 2013-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476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26 |
| 發明(設計)人: | 王玉璇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玉璇;賈紅燕 |
| 主分類號: | A61M25/00 | 分類號: | A61M25/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晉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 地址: | 030013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合 胸腔 引流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合胸腔內給藥的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術
惡性胸腔積液是惡性腫瘤發展到晚期的一種常見并發癥,尤其多見于晚期肺癌胸膜腔轉移的病例,多數惡性胸腔積液均需要局部治療才能改善癥狀,控制胸水以緩解病情,提高生活質量。傳統的惡性胸腔積液治療方法是胸腔閉氏引流聯合胸腔內注藥治療。在徹底引流胸水后,經胸腔內局部注射藥物促進胸膜固定。目前胸腔內給藥途徑都是通過胸腔引流管穿刺進行,受胸腔內解剖結構及引流管位置的影響,藥物進入胸膜腔后往往積存在肋膈角,藥物不能均勻分布在整個胸膜腔表面,需要患者多次翻身調整體位以促進藥物均勻分布,但此類患者均為惡性腫瘤晚期,體質差,往往給患者造成痛苦和不便。另外,單次給藥胸膜腔固定效果不佳,往往需要多次重復給藥,反復穿刺引流管也使得胸腔內感染機會增加,造成潛在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適合胸腔內給藥的胸腔引流管。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適合胸腔內給藥的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管體,其特征在于引流管管體的近端為盲端,盲端呈封閉的半球形,內部中空,盲端的半球形表面設有均勻排列的點狀噴灑孔,盲端內底面設有一注藥孔,注藥孔與一根細管相連接,細管延伸至接近引流管出口的位置并伸出管壁,伸出端連接針座接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夠方便、有效的進行胸腔內給藥,藥物在胸膜腔表面分布均勻,治療效果好,并且減輕了患者痛苦,消除了安全隱患及避免不必要的損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引流管管體,2、噴灑孔,3、注藥孔,4、細管,5、針座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引流管1近端設計為盲端,盲端呈半球形,內部呈中空,盲端半球形表面設有均勻排列的點狀噴撒孔2,半球形底面設有一注藥孔3,該注藥孔3與一根細管4連結,細管4由引流管1一側內側壁延伸至引流管靠近出口端的管壁伸出,并設有針座接口5。
使用時將引流管1置入胸腔內,針座接口5連結注射器,給注射器一個較高的壓力,藥液通過細管4進入半球形盲端,通過噴灑孔2廣泛均勻地分布在胸膜腔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玉璇;賈紅燕,未經王玉璇;賈紅燕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3683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