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快速組裝型驅動盤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34400.1 | 申請日: | 2013-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3105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2 |
| 發明(設計)人: | 沈生賢;譚金陵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杭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D13/58 | 分類號: | F16D13/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快速 組裝 驅動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傳動組件,尤其是一種快速組裝型驅動盤。
背景技術
驅動盤是一種機械傳動部件,用于連接傳動裝置與被傳動裝置,現有的一般驅動盤輪轂跟橡膠件是整體,在鉚壓在吸片上,組合成驅動盤;更換輪轂不方便,需重新制作;開發進度慢,效率低,不利于生產;當只需更換輪轂尺寸時,因為是整體型的,所以連同橡膠件也得更換,增加型號,不利于管理。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方便輪轂的快速更換、便于管理的快速組裝型驅動盤。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它包括輪轂、橡膠圈和吸片,其改進在于:所述的橡膠圈上設有多個第一輪轂鉚合孔、所述的輪轂上設有多個與橡膠圈上第一輪轂鉚合孔相配合的橡膠圈鉚合孔,第一輪轂鉚合孔與橡膠圈鉚合孔通過第一鉚合件鉚合固定;輪轂固定于吸盤上。
優選地,所述的輪轂上設有多個吸片鉚合孔,所述的吸片上設有對應吸片鉚合孔的第二輪轂鉚合孔,吸片鉚合孔與第二輪轂鉚合孔通過第二鉚合件固定。
優選地,所述的多個第一鉚合孔設于同一圓周上。
優選地,所述的多個第一鉚合孔在圓周上等分排列。
優選地,所述的輪轂外邊緣上設有固定耳,所述的吸片鉚合孔設于固定耳上。
優選地,所述的固定耳沿輪轂外邊緣等分排列。
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快速組裝型驅動盤將輪轂與橡膠圈設置為分離式結構,然后通過鉚接結合為一體,在需更換輪轂時,解除該鉚接結構即可進行舊輪轂的拆除,重新鉚合即可進行新輪轂的更換,整個更換過程簡單快速,而且更換輪轂時,可以保留橡膠圈,便于部件的管理和重復利用,節省了材料。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輪轂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橡膠圈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輪轂與橡膠圈裝配結構截面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裝配結構截面圖。
圖中:
輪轂1、橡膠圈鉚合孔11、吸片鉚合孔12、固定耳13;
橡膠圈2、第一輪轂鉚合孔21;
吸片3、第二輪轂鉚合孔31;
第一鉚合件4;?
第二鉚合件5。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4所示,本實施例包括輪轂1、橡膠圈2和吸片3,所述的橡膠圈2上設有多個第一輪轂鉚合孔21、所述的輪轂1上設有多個與橡膠圈2上第一輪轂鉚合孔21相配合的橡膠圈鉚合孔11,第一輪轂鉚合孔21與橡膠圈鉚合孔11通過第一鉚合件4鉚合固定;輪轂1固定于吸盤3上。
在輪轂1與吸盤3的固定結構上,本實施例中采用如下結構,在所述的輪轂1上設有多個吸片鉚合孔12,所述的吸片3上設有對應吸片鉚合孔12的第二輪轂鉚合孔31,吸片鉚合孔12與第二輪轂鉚合孔31通過第二鉚合件5固定。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在橡膠圈2上所述的多個第一鉚合孔21設于同一圓周上。
由于驅動盤工作時通過轉動來傳動,所以為了工作時的轉動平穩,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第一鉚合孔21在圓周上等分排列。
本實施例中,由于吸片的面積要大于輪轂的面積,為了使連接更加穩固,所述的輪轂1外邊緣上設有固定耳13,所述的吸片鉚合孔12設于固定耳13上。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固定耳13沿輪轂1外邊緣等分排列。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杭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杭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344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焊接式COB-LED 光源導電結構
- 下一篇:一種電子煙及其電池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