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非對稱連拱隧道結構有效
申請號: | 201320533672.X | 申請日: | 2013-08-30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631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05 |
發明(設計)人: | 楊利福;陳七林;陳奕;孫燕;傅大寶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
主分類號: | E21D9/14 | 分類號: | E21D9/14;E21D1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郭東亮;蔡學俊 |
地址: | 350003 ***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對稱 隧道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非對稱連拱隧道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已建成的連拱隧道型式主要有整體式中隔墻連拱隧道和復合式中隔墻連拱隧道。上述兩種型式的連拱隧道均須在中隔墻結構頂部預埋連接鋼板或鋼筋接駁器,通過中隔墻與兩側隧道拱部的初期支護或二次襯砌之間的剛性連接來保證中隔墻與兩側隧道形成整體結構,因此,中隔墻是連拱隧道中連接兩側隧道結構的最關鍵的受力結構。無論是整體式中隔墻還是復合式中隔墻,其僅在對稱荷載作用下能夠保持較好的受力平衡;在非對稱連拱隧道中,中隔墻因承受兩側支護結構所傳遞的不對稱荷載,其頂部連接構件容易發生破壞,因而影響結構安全性及防水性。此外,上述兩種型式的連拱隧道須采用中導洞法施工中隔墻,不利于加快施工進度。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對上述連拱隧道須采用中導洞法施工中隔墻,不利于加快施工進度且非對稱連拱中隔墻傳遞不對稱載荷時連接構件容易發生破壞,安全度低等問題進行了改進,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設計一種降低工程投資,加快施工進度,并能夠有效平衡偏壓、改善結構受力狀態,保證中隔墻在長期運營中不發生破壞的一種非對稱連拱隧道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案是:一種非對稱連拱隧道結構,包括相連的先行施工隧道和后行施工隧道,所述先行施工隧道跨度小于后行施工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先行施工隧道圍巖由外向內依次設有先行初期支護、先行二次襯砌,所述后行施工隧道圍巖由外向內依次設有后行初期支護、后行二次襯砌,所述先行二次襯砌與后行二次襯砌各自成環;
所述先行初期支護、先行二次襯砌和后行初期支護、先行二次襯砌在先行施工隧道與后行施工隧道連接處形成中隔墻;
所述構成中隔墻的先行二次襯砌厚度大于構成中隔墻的后行二次襯砌厚度。
進一步的,所述先行施工隧道的二次襯砌不等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形成中先行二次襯砌與后行二次襯砌各自成環,構成中隔墻的先行二次襯砌厚度大于構成中隔墻的后行二次襯砌厚度,可保證先行施工洞在后行施工洞偏壓荷載作用下不失穩破壞,在用地緊張、拆遷困難的條件下,能夠合理利用空間,降低工程投資,加快施工進度,并能夠有效平衡偏壓、改善結構受力狀態,保證中隔墻在長期運營中不發生破壞,保證結構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非對稱連拱隧道施工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先行施工隧道開挖巖體;4、8、11、14為后行施工隧洞開挖巖體;2為先行初期支護;3代表先行二次襯砌;31為形成中隔墻的先行二次襯砌;5、9、12、15為后行初期支護;6、10為臨時中隔壁;7、13為臨時仰拱;16為后行二次襯砌;161為形成中隔墻的后行二次襯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2所示,?一種非對稱連拱隧道結構,包括相連的先行施工隧道和后行施工隧道,所述先行施工隧道跨度小于后行施工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先行施工隧道圍巖由外向內依次設有先行初期支護2、先行二次襯砌3(31),所述后行施工隧道圍巖由外向內依次設有后行初期支護9(5,12,15)、后行二次襯砌16(161),所述先行二次襯砌3與后行二次襯砌16各自成環;
所述先行初期支護2、先行二次襯砌3和后行初期支護9(5,12,15)、先行二次襯砌3在先行施工隧道與后行施工隧道連接處形成中隔墻;
所述構成中隔墻的先行二次襯砌31厚度大于構成中隔墻的后行二次襯砌161厚度。
進一步的,所述先行施工隧道的二次襯砌3(31)不等厚。
如圖1所示,施工時,依據下列步驟施工:
(一)首先對先行施工隧道(非機動車隧洞跨度較?。┦┕ぃ?/p>
1、開挖隧洞巖體1;
2、施作初期支護2;
3、施作防水層及二襯襯砌3。
(二)首先對后行施工隧道(機動車隧洞跨度較大):
1、????開挖右側導洞上半斷面巖體4;
2、????施作右側導洞上半斷面初期支護5及臨時中隔壁6、臨時仰拱7;
3、????開挖右側導洞下半斷面巖體8;
4、????施作右側導洞下半斷面初期支護9及臨時中隔壁10;
5、????開挖左側導洞上半斷面巖體11;
6、????施作左側導洞上半斷面初期支護12及臨時仰拱13;
7、????開挖左側導洞下半斷面巖體1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未經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3367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