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鋼筋機械錨固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31928.3 | 申請日: | 2013-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626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05 |
| 發明(設計)人: | 曾凡奎;唐翠麗;侯艷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C5/12 | 分類號: | E04C5/1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維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黃秦芳 |
| 地址: | 710032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鋼筋 機械 錨固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行業的基礎加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鋼筋機械錨固結構。
背景技術:
????鋼筋的錨固是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的一項基本技術。一般建筑結構設計中是在鋼筋末端直接設置彎鉤,通過在末端彎起鋼筋來增大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摩擦力,提高其抗拉拔能力,以便達到其設計應用值,同時為充分發揮其作用,防止鋼筋被拉出而造成建筑結構的破壞,且隨著建筑結構抗震設防要求的提高,目前通常的解決方案是增長鋼筋錨固長度。但是這樣做給實際的工程帶來很大困難,具體體現在:1、錨固長度過長,使結構中節點處的鋼筋密度過大,材料的使用量增加,增加材料成本;2、施工不方便,施工難度增大,不易保證施工質量;3、結構的節點設計困難,錨固空間不足導致其實際作用難以達到設計要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鋼筋機械錨固結構,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材料成本高、施工難度增大和難以達到設計要求的問題。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鋼筋機械錨固結構,包括柱子、梁和鋼筋,鋼筋埋設于梁和柱子內,其特殊之處在于,鋼筋位于柱子內部分的端部套絲處理,該端部與柱子內設置的錨固板螺紋聯接;錨固板為一體化結構,其內軸向設置有內螺紋,所述錨固板由螺帽部和墊板部構成,墊板部由柱狀部和錐臺部構成,錐臺部的小端與螺帽部相接。
本實用新型中,鋼筋的錨固力由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和錨固板的局部承壓力共同承擔或全部由錨固板承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1、節省材料:在混凝土結構中應用本實用新型,可以減少鋼筋錨固長度達40%以上,節約錨固鋼筋40%以上;在框架節點中應用本實用新型,可以節約錨固用鋼材60%以上。??
2、施工難度低:錨固板與鋼筋端部通過螺紋連接,安裝快捷,質量及性能易于保證。
3、可大大簡化鋼筋工程的現場施工,避免了鋼筋密集擁堵,綁扎困難的問題,便于施工,并可改善節點受力性能和提高混凝土澆筑質量,結構的節點設計容易,錨固空間加大,有效保證了施工的設計要求。
4、材料準備方便:錨固板和鋼筋加工都很容易,有利于商品化供應,保障了大規模工業生產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背景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錨固板和鋼筋的聯接示意圖。
圖中:1—柱子;2—梁;3—鋼筋;4—鋼筋彎鉤;5—錨固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地說明。
參見圖1,現有技術,包括柱子1、梁2和鋼筋3,鋼筋3埋設于梁2和柱子1內,其設置于柱子1內的部分為彎鉤結構。
參見圖2和圖3,一種鋼筋機械錨固結構,包括柱子1、梁2和鋼筋3,鋼筋3埋設于梁2和柱子1內,鋼筋3位于柱子1內部分的端部套絲處理,該端部與柱子1內設置的錨固板5螺紋聯接;錨固板5為一體化結構,其內軸向設置有內螺紋,所述錨固板5由螺帽部和墊板部構成,墊板部由柱狀部和錐臺部構成,錐臺部的小端與螺帽部相接。
本實用新型的施工過程如下:
1.將鋼筋剪裁至設計長度;
????2.對鋼筋端頭進行套絲加工;
3.將鋼筋的端部擰緊至錨固板上;
4.將該結構按設計要求設置后,進行澆筑混凝土施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工業大學,未經西安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3192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條紋拉絨發光織物面料
- 下一篇:一種塑件機自動進料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