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附人體工程學支架的背包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26840.2 | 申請日: | 2013-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358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楊濱 | 申請(專利權)人: | 泉州瀝陽手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5C3/00 | 分類號: | A45C3/00;A45C13/04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陳智海 |
| 地址: | 3621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體 工程學 支架 背包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背包領域,具體指一種附人體工程學支架的背包。
背景技術
現有的背包在背負物品時,背包的背面會與人體的背部貼合,不容易透氣和散熱,造成背包使用者容易出汗;當背負較多物品,物品的重量容易集中在人體的肩部和腰部,造成肩部和腰部酸疼,而且物品壓在肩部和腰間會加快肩部和腰部的出汗,令背包者很不舒服。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使背包重量較均勻分布到人體上的附人體工程學支架的背包。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這樣的技術方案:
一種附人體工程學支架的背包,包括包體和背帶,還包括人體工程學支架,人體工程學支架的上端固定于包體內側靠近背帶的一面的頂部,下端抵頂在包體內側的底部,所述人體工程學支架由金屬桿彎折而成,人體工程學支架的上端形成貼合人體肩部的橫桿,橫桿的中部形成貼合人體頸部的第一凹部,橫桿的兩端連接兩根朝向包體底部的豎桿,所述豎桿的中部形成貼合人體背部的第二凹部。
較佳地,所述包體內側靠近背帶的一面設有收容袋,所述收容袋位于包體內側的頂部,收容袋的開口朝向包體的底部,所述人體工程學支架的上端伸入且抵頂于所述收容袋內。
較佳地,還包括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固定于包體內側的兩側壁上,所述人體工程學支架的豎桿分別插設于所述限位套中。
較佳地,所述豎桿的下端彎卷形成弧形狀。
較佳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包體的開口連接有環繞開口的包沿,所述包沿內穿設有用以開啟和閉合包沿的抽帶。
采用上述方案,通過在包體內側靠近人體背部的一面設置人體工程學支架,人體的頸部、肩部、背部通過背包背部與人體工程學支架貼合,將背包的重量較好的分散,不會因局部太重而造成人體身體部位的酸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A-A處的局部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人體工程學支架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人體工程學支架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包體?????????2-人體工程學支架
21-第一凹部????22-第二凹部
23-弧形狀??????3-收容袋
31-收容袋開口??4-限位套
5-包沿?????????51-抽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附人體工程學支架的背包,包括包體1和背帶(圖中未示出),還包括人體工程學支架2,人體工程學支架2的上端固定于包體1內側靠近背帶的一面的頂部,下端抵頂在包體1內側的底部。如圖3至圖4所示,在實施例中,所述人體工程學支架2由金屬桿彎折而成,人體工程學支架2的上端形成貼合人體肩部的橫桿,橫桿的中部形成貼合人體頸部的第一凹部21,第一凹部21朝背離人體頸部的方向凹陷。橫桿的兩端連接兩根朝向包體1底部的豎桿,所述豎桿的中部形成貼合人體背部的第二凹部22,第二凹部22朝背離人體背部的方向凹陷。較佳地,所述豎桿的自由端向上彎卷形成弧形狀23。弧形狀23的底端抵頂在包體1內底部,增大了豎桿與包體底部的接觸面積,避免豎桿將包體1捅破。
如圖2所示,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包體1內側靠近背帶的一面設有收容袋3,所述收容袋3位于包體1內側的頂部,收容袋開口31朝向包體1的底部。收容袋3可以采用這樣方式形成:將一塊布料頂端和兩側端均縫制在包體1內側的頂部,布料的底端形成朝向包體1底部的收容袋開口31。所述人體工程學支架2一端抵頂于所述收容袋3內(圖中虛線所示),另一端抵頂于包體1內側的底部。采用抵頂方式,當不需要人體工程學支架2時,可以將人體工程學支架2取下。
較佳地,還包括限位套4,如圖2所示,所述限位套4固定于包體1內側的側壁,在實施例中,包體1內側的兩側壁上中下三個位置分別設置三個限位套4,限位套4采用布料。所述人體工程學支架2的兩豎桿穿過限位套4,插設于所述限位套4中。通過設置限位套4,能更加穩定固定人體工程學支架2,更好地分散背包重量。
進一步地,所述包體1的開口連接有環繞開口的包沿5,為了使包沿5在閉合時不會壓縮到人體工程學支架2,包沿5可以設置較高的包沿。包沿5頂部設有用以開啟和閉合包沿5的抽帶51。抽帶51上設有卡扣,通過卡扣限制抽帶51的自由滑動,配合抽帶51的卡扣為市面上抽帶的常用配件,這里不再詳述。背包的開口沒有采用傳統的拉鏈來進行啟閉,而是采用抽帶51,開啟和閉合包體1更加快捷。
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圖示和實施例,任何人對其進行類似思路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泉州瀝陽手袋有限公司,未經泉州瀝陽手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2684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