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礦用隔爆型自動滅火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25969.1 | 申請日: | 2013-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156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2 |
| 發明(設計)人: | 趙守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包頭市國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5/00 | 分類號: | E21F5/00 |
| 代理公司: | 包頭市專利事務所 15101 | 代理人: | 張俊 |
| 地址: | 014030 內蒙***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礦用隔爆型 自動 滅火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礦用隔爆型自動滅火裝置,屬于礦井滅火裝置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煤礦井下使用的甲烷(瓦斯)報警器,只能單一報警,提醒人員去滅火,這樣為時已晚,同時礦井下有甲烷(瓦斯)等爆炸性混合物,一點小火,一個火星就可引起爆炸,造成礦毀人亡,給國家和家庭造成巨大損失,所以對煤礦井下使用的滅火裝置的隔爆性能也有特殊要求。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人們提供一種礦用隔爆型自動滅火裝置,能夠及時檢測火險發生,完成現場滅火,同時具備隔爆性能,可以在煤礦井下安全使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礦用隔爆型自動滅火裝置,包括隔爆型火焰探頭,礦用信號電纜,隔爆型控制器,電磁閥,滅火器等,其結構上的特點在于兩個隔爆型火焰探頭的引線端口分別與礦用信號電纜連接,礦用信號電纜另一端分別與隔爆型控制器引線端口連接,隔爆型控制器另外兩個引線端口分別與兩個電磁閥一端連接,電磁閥安裝在滅火器噴口上,延伸噴管與電磁閥另一端連接。
隔爆型火焰探頭由透明觀察窗,上蓋,引線端口,底座,紫銅墊,密封墊,緊定螺釘等組成,上蓋與底座用螺紋連接,上蓋上面安裝一個透明觀察窗,透明觀察窗與上蓋密封處安裝有紫銅墊,透明觀察窗下面密封處安裝有密封墊,在底座側面有一個引線端口,同時在底座外面有一個緊定螺釘。
隔爆型控制器是由引線端口,上蓋,電源按鈕,緊急按鈕,殼體,按鈕安裝板,緊急拉環,紫銅墊,透明觀察窗,密封墊,壓框,觀察窗蓋,安全銷,電源開關等組成,上蓋與殼體用螺栓連接,電源按鈕和緊急按鈕安裝在上蓋中,緊急按鈕上安裝有一個安全銷,安全銷上面有一個緊急拉環,按鈕安裝板用螺栓連接在上蓋下面,與電源按鈕和緊急按鈕對應位置,電源開關安裝在按鈕安裝板上,與電源按鈕和緊急按鈕一一對應,在上蓋上面安裝一個透明觀察窗,觀察窗蓋密封在透明觀察窗外側,觀察窗蓋與透明觀察窗之間安裝有一個紫銅墊,壓框用螺栓擰在觀察窗蓋上,壓框與透明觀察窗之間安裝有一個密封墊,在殼體側面有四個引線端口。
此裝置結構為隔爆型設計,零件選擇和安裝按照國家標準所規定的爆炸性環境用電器設備的通用要求實現,可以應用于井下掘進機、采煤機、工程運輸車、空壓機等車輛上,達到隔爆滅火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礦用隔爆型自動滅火裝置結構安裝示意圖
圖2是礦用隔爆型自動滅火裝置的隔爆型火焰探頭正面視圖
圖3是礦用隔爆型自動滅火裝置的隔爆型火焰探頭側面半剖視圖
圖4是礦用隔爆型自動滅火裝置的隔爆型控制器正面視圖
圖5是礦用隔爆型自動滅火裝置的隔爆型控制器A—A位剖視圖
圖6是礦用隔爆型自動滅火裝置的隔爆型控制器B—B位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提供的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詳細說明,提供一種礦用隔爆型自動滅火裝置,包括隔爆型火焰探頭1,礦用信號電纜3,隔爆型控制器4,電磁閥5,滅火器6等,其結構上的特點在于兩個礦用隔爆型火焰探頭1的引線端口9分別與礦用信號電纜3連接,礦用信號電纜3另一端分別與隔爆型控制器引線端口14連接,隔爆型控制器另外兩個引線端口14分別與兩個電磁閥5一端連接,電磁閥5安裝在滅火器6噴口上,延伸噴管2與電磁閥5另一端連接。
隔爆型火焰探頭1由透明觀察窗7,上蓋8,引線端口9,底座10,紫銅墊11,密封墊12,緊定螺釘13等組成,上蓋8與底座10用螺紋連接,上蓋8上面安裝一個透明觀察窗7,透明觀察窗7與上蓋8密封處安裝有紫銅墊11,透明觀察窗7下面密封處安裝有密封墊12,在底座10側面有一個引線端口9,同時在底座10外面有一個緊定螺釘1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包頭市國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包頭市國安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2596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