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塑料變頻電力電纜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20603.5 | 申請日: | 2013-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3388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2 |
| 發明(設計)人: | 葉豐連;葉文龍;李柏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通球線纜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9/02 | 分類號: | H01B9/02;H01B7/282;H01B7/29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417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塑料 變頻 電力電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塑料變頻電力電纜。
背景技術
電線電纜行業是中國僅次于汽車行業的第二大行業,產品品種滿足率和國內市場占有率均超過90%。在世界范圍內,中國電線電纜總產值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電線電纜生產國。伴隨著中國電線電纜行業高速發展,新增企業數量不斷上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的增長,為線纜產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中國市場強烈的誘惑力,使得世界都把目光聚焦于中國市場,在改革開放短短的幾十年,中國線纜制造業所形成的龐大生產能力讓世界刮目相看。隨著中國電力工業、數據通信業、城市軌道交通業、汽車業以及造船等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對電線電纜的需求也將迅速增長,未來電線電纜業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變頻電纜是帶有屏蔽層的電纜,主要是用來避免外界因素對電纜內傳送的信號的帶來干擾,可用于控制或者動力電纜使用。變頻電纜作為變頻器與負載之間動力及信號傳輸的專用電纜,其設計和使用必須滿足變頻工況下的特殊要求。目前市場上的變頻電纜的屏蔽效果差強人意。
在工業領域內,電機功率較大,連接變頻電機和變頻電源之間的電纜長度長,在工作時電纜就是高頻電磁波向外發射的有效載體,對于周圍鄰近地區的通信工具(如無繩電話)或調幅接受器(如收音機調幅波段)將產生干擾,有時情況比較嚴重,產生稱之為電磁波的環境污染。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塑料變頻電力電纜。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塑料變頻電力電纜由三根導電線芯組成,每根導電線芯由細軟銅絲束絲絞合的導體,與擠包交聯聚乙烯絕緣材料和外圍由細的軟銅絲編織層所構成,軟銅絲編織層構成分屏蔽。銅絲編織層與鋁塑復合帶構成總屏蔽層屏蔽密度>100%。內護套與鋁塑復合帶組成防水層。外護套采用無鹵低煙阻燃聚烯烴材料,構成阻火層。
所述塑料變頻電力電纜采用分屏加總屏的結構保證了產品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所述塑料變頻電力電纜的防水層保證了產品具有良好的縱向和徑向阻水的特性;
所有材料采用無鹵材料,保證了產品具有良好的阻燃、無鹵、低煙、環保、安全清潔的特性。
產品適用于變頻電機的電源連接線,可適用于潮濕、要求環保的場合。
附圖說明:
圖1塑料變頻電力電纜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塑料變頻電力電纜,由內而外包括導體1、絕緣層2、內屏蔽層3、填充料4、包帶5、外屏蔽層6、防水層7、內護套8、外護套9。
其中所述導體1為銅導體,為細軟銅絲束絲絞合而成;
所述絕緣層2采用交聯聚乙烯材料;
所述內屏蔽層3是銅絲編織層,采用細軟銅絲編織而成,編織密度>80%;
所述填充料4采用聚丙烯;
所述包帶5采用無鹵低煙阻燃材料;
所述外屏蔽層6為銅絲編織層,采用細軟銅絲編織而成,編織密度>80%;
所述防水層7采用縱包鋁塑復合帶;
所述內護套8采用擠包聚乙烯材料;
所述外護套9采用無鹵低煙阻燃聚烯烴材料。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塑料變頻電力電纜由三根導電線芯組成,每根導電線芯由銅質導體1、擠包交聯聚乙烯材料組成的絕緣層2及銅絲編織的內屏蔽層3構成。
銅絲編織層與鋁塑復合帶構成總屏蔽層屏蔽密度>100%。防水填充、阻水包帶、鋁塑復合帶、聚乙烯內護套構成防水層,起到縱向和徑向的阻水的作用。外護套采用無鹵低煙阻燃聚烯烴材料,構成阻火層。
所述塑料變頻電力電纜采用分屏加總屏的結構保證了產品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屏蔽密度>100%。且所述塑料變頻電力電纜的防水層保證了產品具有良好的縱向和徑向阻水的特性;
所有材料采用無鹵材料,保證了產品具有良好的阻燃、無鹵、低煙、環保、安全清潔的特性。
產品適用于變頻電機的電源連接線,同時適用于潮濕、要求環保的場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通球線纜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通球線纜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2060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