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可調控分水量的分水井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20368.1 | 申請日: | 2013-08-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136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福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福生 |
| 主分類號: | E03F5/10 | 分類號: | E03F5/10;E03F5/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161 天津市河***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調控 水量 水井 | ||
技術領域
本案是關于農業地區,特別是丘陵及平原地區分流洪水,調控洪澇的分水井的發明。
背景技術
至今,人們調節干旱與洪澇一直是采取修建水庫來攔截多余的雨水,再將其在干旱時經河道輸送至需要的地方,保障社會各界的需要,特別是農田灌溉的需要。但由于近年全球氣候的逐年惡化,現有水庫的調控能力愈顯匱乏,例如我國南北方廣大地區均會由于水庫調控能力不足,而發生嚴重的洪澇和干旱交替性災害,以至連人畜飲水都發生了困難。若在山區再新增建大型水庫不僅需要籌備天文數字的資金,勘探、設計及建設所需的漫長歲月,且隱藏著誘發地質及氣象災害的風險,且也很難再尋找到合適的地址;若在平原地區增建大型水庫,已是不能再占分毫的耕地了,所以現在人們急需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易實施,且可及時將多余的雨水導入地下(含丘陵低洼處及任意平原處),避免發生洪澇災害,逐漸形成地表是耕地,地下是水庫的分水井,其尚應是可隨時調控分水量的,以便在偶發水質惡化時及時停止向地下分水。
發明內容
本案是由主井室和付井室相連,主井室收集來水,付井室將經主井室沉淀泥沙后的水由導水管導入地下的貯水層,其特征是兩井室中間隔板的上方有溢水口相通,兩井室上方有共用的井蓋,該井蓋在主井室的上方有進水口,其上方外部有帶間隔分布進水口的分水套,分水套的外部經定位圈安裝著調水套,其圓周面上的進水口與分水套的進水口相對應,該進水口處有網式柵欄。付井室底部有導水管至地下貯水層。
為防止雜草類漂浮物堵塞進水口,分水套與調水套設計為截頭圓錐形。
為將泥沙盡量多地攔截在主井室,避免其進入付井室底部的導水管,在主井室中設置了回廊形的攔沙圍擋板。
為避免來水沖擊主井室底部沉積的泥沙而泛起,在井蓋的的進水口處安裝了喉管,其上部且有溢水口。
為當本案淹沒于水下時,可向人們指示其位置,分水套外面的頂端有標志桿。
為便于轉動調水套,以調節分水量,調水套的頂端設置了手柄。
為保持穩定的分水量,調水套與分水套的頂端設置了定位銷。
當洪水來臨時,裹挾著泥沙的渾水先進入主井室,經沉淀泥沙后的凈水由中間隔板上方的溢水口進入付井室,再由導水管導入地下,若偶發水質惡化,轉動調水套,使調水套與分水套的進水口相錯,即可停止分水。
本發明的目的是隨時調控洪水,不斷向已極度干渴的地下補充水源,即避免發生洪災,又逐漸實現廣大的農業地區成為地上是農田,地下是水庫的美好愿望。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案安裝地下后帶剖視的示意圖;
附圖2是本案攔沙圍擋板的正視示意圖;
附圖3是附圖2的俯視示意圖。
圖中
1、井蓋??2、井室??3、分水套??4、調水套??5、定位圈??6、導水管??7、螺釘??8、標志桿??9、手柄??10、定位銷??11、網式柵欄12、喉管??13、攔沙圍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用水泥混凝土制造井蓋(1),用工程塑料制造主井室和付井室(2)、分水套(3)、帶手柄(9)和網式柵欄(11)的調水套(4)、定位圈(5)、定位銷(10)、喉管(12)、攔沙圍擋板(13)及外購塑料的導水管(6),再用螺釘(7)分別將分水套(3)和定位圈(5)安裝在井蓋(1)上,在地上挖坑安裝井室(2)及鉆孔安裝導水管(6),最后安裝由竹竿和紅布小旗制造的標志桿(8)即可。
本案結構簡單、無技術難度、成本低、易實施,可有效解決我國廣大農業地區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問題,且對地下長期嚴重缺水的情況有顯著的緩解作用,是值得推廣的好項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福生,未經張福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2036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脊柱四肢多功能訓練器
- 下一篇:三叉桿式高樓消防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