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油缸前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15892.X | 申請日: | 2013-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5318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26 |
| 發明(設計)人: | 唐俊杰;朱碧霞;劉凡;王玉松;王秋來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汽車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5B15/20 | 分類號: | F15B15/2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鴻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缸前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油缸配件,具體是一種油缸前蓋。
背景技術
現有油缸前蓋為內設有兩段式階梯孔的環狀,在直徑較小的通孔的內壁上一般都嵌有密封件和導向環較大的通孔的直徑小于密封件的外徑。這種結構依靠導向環導向,不僅損失了在軸向上起支撐作用的導向長度,同時在前蓋內壁上還需加工導向環溝槽,并且在極限惡劣條件下對密封件沒有足夠的緩沖。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提出一種不增加前蓋長度的情況下具有更長的導向長度,同時具有更好的耐偏磨的性能,并且能緩沖液壓系統內瞬間壓力過載對密封件的沖擊,從而提高了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油缸前蓋,包括前蓋本體,所述前蓋本體內壁嵌置有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在前蓋本體的內壁上設有通油槽;所述通油槽一端與前蓋本體內端面連通,另一端與嵌置有密封件的凹槽連通。
優選的,所述通油槽為螺旋狀。
優選的,所述密封件靠近前蓋本體外端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油缸前蓋內大孔徑環形通油孔變更為螺旋槽結構,取消導向環和用于安裝導向環的凹槽,采用螺旋槽結構的剛性支撐,不僅增加了導向長度,同時提高了產品耐偏磨的性能,并能緩沖液壓系統內瞬間壓力過載對密封件的沖擊,提高了產品的使用壽命,而且降低了產品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油缸前蓋結構的剖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一的剖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二的剖視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三的剖視示意圖
其中,圖2-圖4中的油缸活塞桿均未示出。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油缸前蓋本體1的內壁上嵌有密封件2和導向環3,密封件2和導向環3與油缸活塞桿5之間均是密封配合,在前蓋本體1為內設有兩段式階梯孔的環狀體,大直徑的通孔4的直徑小于密封件2的外徑;其中密封件2靠近前蓋本體1的內側,導向環3靠近前蓋本體1的外側。活塞桿5從裝有密封件2的一端向裝有導向環3的一端安裝,即從內側向外側安裝。
如圖2至圖3所示,一種油缸前蓋,包括前蓋本體1,所述前蓋本體1內壁嵌置有密封件2,其特征在于:在前蓋本體1的內壁上設有通油槽3,所述通油槽3使密封件2與前蓋本體1外部連通;所述密封件2靠近前蓋本體1外側。
圖2中所示的通油槽3的中心線與前蓋本體1的軸線平行,通油槽3間隔設置或均布在前蓋本體1的內壁上,這樣利用通油槽3之間未切削的部分達到導向的效果,故增加了導向長度,同時將導向部分變成剛性,故具有更好的耐偏磨的性能,對比現有技術中的通油孔能緩沖液壓系統內瞬間壓力過載對密封件的沖擊,從而提高了使用壽命,然后通油槽3的中心線與前蓋本體1的軸線平行,緩沖效果有限。
圖3所示的通油槽3的中心線與前蓋本體1端面之間設有夾角,所述夾角為銳角,這樣將圖2中的通油槽3變為傾斜狀,提高的緩沖效果。
圖4所示的通油槽3為螺旋狀,與圖3中所示的通油槽效果更加。
圖2至圖4中,當油缸活塞桿插入后,油缸內的液體可經通油槽流入密封件,即通油槽可使密封件與前蓋本體外部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汽車公司,未經東風汽車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1589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保溫瓶飯盒一體式裝置
- 下一篇:一種鋼軌閃光焊機推瘤油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