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旋轉電機及轉子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15520.7 | 申請日: | 2013-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819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下野博史;諫山正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安川電機 |
| 主分類號: | H02K1/26 | 分類號: | H02K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黨曉林;王小東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旋轉 電機 轉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實施方式涉及旋轉電機及轉子。
背景技術
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通過鋁、銅或其他合金的壓鑄而在多個槽中形成多個轉子導條的旋轉電機(感應電動機)的轉子,所述槽沿軸向貫通而不在鐵芯部的外周開口。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5-78178號公報
然而,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技術方案中,在槽的半徑方向外側也以覆蓋槽的方式設有鐵芯部的外周部,因此鐵損增大而效率低下,從而難以實現高速旋轉時的旋轉電機的大轉矩化。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正是鑒于這樣的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降低鐵損并實現大轉矩化的旋轉電機及轉子。
為解決上述課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觀點,應用如下旋轉電機:其具有定子和轉子,所述轉子具有:轉子鐵芯,其具備槽;和轉子導條,其配置于所述槽,所述槽及所述轉子導條形成為,在從與旋轉軸正交的橫截面觀察時,圓周方向兩側的端面中的至少一個端面包含多個凸部或者多個凹部。
在所述旋轉電機中,所述轉子鐵芯還具備外緣部,所述外緣部以使所述槽的半徑方向外側的一部分露出并覆蓋除此之外的部位的方式,沿圓周方向延伸。
在所述旋轉電機中,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的從所述橫截面觀察的截面形狀具備沿所述圓周方向延伸的直線部。
在所述旋轉電機中,所述槽及所述轉子導條形成為,在從所述橫截面觀察時,圓周方向兩側的端面中的一側的端面包含所述凸部,并且另一側的端面包含所述凹部。
在所述旋轉電機中,所述一側的端面的所述多個凸部和所述另一側的端面的所述多個凹部分別配置于彼此大致相同的半徑方向位置。
在所述旋轉電機中,所述轉子鐵芯由第一金屬材料構成,所述轉子導條由線膨脹系數比所述第一金屬材料大的第二金屬材料構成。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觀點,應用如下旋轉電機:其具有定子和轉子,所述轉子具備:轉子鐵芯,其具備槽;和轉子導條,其以填充所述槽的方式壓鑄成型,在從與旋轉軸正交的橫截面觀察時,各轉子導條的圓周方向兩側的端面中的至少一側的端面具備收縮勒緊部,所述收縮勒緊部在因所述壓鑄成型后的冷卻而收縮時勒緊所述轉子鐵芯的一部分。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觀點,應用如下轉子,該轉子具有:轉子鐵芯,其具備槽;和轉子導條,其配置于所述槽,所述槽及所述轉子導條形成為,在從與旋轉軸正交的橫截面觀察時,圓周方向兩側的端面中的至少一側的端面包含多個凸部或者多個凹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觀點,應用如下轉子,該轉子具備:轉子鐵芯,其具備槽;和轉子導條,其以填充所述槽的方式壓鑄成型,在從與旋轉軸正交的橫截面觀察時,各轉子導條的圓周方向兩側的端面中的至少一側的端面具備收縮勒緊部,所述收縮勒緊部在因所述壓鑄成型后的冷卻而收縮時勒緊所述轉子鐵芯的一部分。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旋轉電機,能夠降低轉子的鐵損并實現大轉矩化。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旋轉電機的整體概略結構的軸向截面圖。
圖2是沿圖1的A-A線的概念性的橫截面圖。
圖3是表示旋轉電機的定子鐵芯的轉子導條及槽的放大橫截面圖。
圖4是與未設有凹凸卡合結構的第一比較例進行對比來示出實施方式的轉矩的提高作用的說明圖。
圖5是表示將凹部和凸部混雜配置的第二比較例的收縮時的動作的示意圖。
圖6是表示實施方式的轉子導條的收縮時的動作的示意圖。
圖7是使凹部的截面形狀為曲線形狀的情況和具備直線部的實施方式的情況進行對比來表示出轉子導條收縮時的動作的示意圖。
標號說明
1:旋轉電機;
2:定子;
3:轉子;
6:轉子鐵芯;
8:旋轉軸;
17:連結部;
18:齒;
19:外緣部;
20:槽;
21:凸部;
22:凹部;
30:轉子導條;
31:凸部(收縮勒緊部);
31a:直線部;
31A:凸部對;
32:凹部(收縮勒緊部);
32a:直線部;
32A:凹部對。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旋轉電機的整體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安川電機,未經株式會社安川電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1552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