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油層層間非均質物理模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14567.1 | 申請日: | 2013-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1257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洪衛;楊鳳華;苑曉艷;顏冬;馬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9/00 | 分類號: | E21B49/00;E21B43/14;E21B43/20 |
| 代理公司: | 大慶知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陳可鑫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層 層間非均質 物理 模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術領域中一種實驗用模型,特別是一種油層層間非均質物理模型。
背景技術
現有物理模型包括天然巖心和人造巖心,人造巖心又包括石英砂環氧樹脂膠結人造巖心和填砂管。天然巖心能真實反映地層條件,代表性強,但巖心資源有限,無法滿足大量實驗需要,天然巖心無法體現非均質性,并且實驗差異很大。填砂管如果選用油砂填充還是可以模擬儲層條件,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但是往往孔隙度過大,造成實驗偏差較大。石英砂環氧樹脂膠結人造巖心能很好的模擬實際油藏的孔隙度與滲透率,可以制成圓柱狀或方形或平面模型,圓柱巖心短,代表性差;方形巖心的重復性好,可比性強,有一定代表性,但不能模擬真實地層條件;平板模型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往往承壓能力較差。針對目前在用模型存在缺陷,特別是聚驅后一類油層存在的厚度大、滲透率高、非均質較嚴重及大孔道等特點,現有模型無法體現這些特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現有巖心資源無法滿足聚驅后一類油層特點的問題,而提供一種油層層間非均質物理模型,該油層層間非均質物理模型,能夠滿足大量實驗需要,能模擬真實地層條件,承壓能力強。?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問題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達到:該油層層間非均質物理模型,包括四方體主體,所述的主體從上至下分為四層,分別為低滲透層、中滲層、高滲層、特高滲層。
本實用新型與上述背景技術相比較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油層層間非均質物理模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所制備的四層非均質大模型無論是在剩余油分布還是大孔道形成方面都能與實際儲層情況相符,可以滿足水驅后或者水驅后聚驅的實驗要求,可以用于研究流體運動規律和流變規律,能很好的模擬聚驅后的孔滲情況,可用于室內評價實驗,為現場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從而減少化學劑用量,提高采收率。?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布設條帶的特高滲透層結構示意圖。
圖中:1-低滲透層,2-中滲層,3-高滲層,4-特高滲層,5-條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將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附圖1所示,該油層層間非均質物理模型,包括四方體主體,所述的主體從上至下分為四層,分別為低滲透層1、中滲層2、高滲層3、特高滲層4,所述的主體長寬高尺寸為600?mm×45?mm×135?mm?,每層高度是33.75mm;如圖2所示,所述的特高滲層4上布設了更高滲的條帶5,所述的條帶5的深度為7mm,長600mm,寬7mm。低滲透層1有效滲透率200mD,中滲層2有效滲透率600mD,高滲層3有效滲透率1200mD,特高滲層4有效滲透率1800mD。在1800mD特高滲層上布設了更高滲的條帶5的有效滲透率3000mD。
參照模擬大慶油田中部正韻律一類油層,選擇中部厚油層正韻律典型區塊-北一區斷西進行的儲層進行分析,從而確定物理模型的參數。北一區斷西試驗區的情況如下:共開采P1-P4層,平均有效厚度為13.2m,平均有效滲透率為872mD,?根據試驗區內聚驅后密閉取心井巖芯資料統計,滲透率變異系數0.729。從滲透率分布情況看,試驗區有效滲透率主要集中在小于300mD,500~800mD之間和大于800mD幾種。對于葡Ⅰ3組,大多數井點滲透率在1200mD。所以根據平均滲透率、井點滲透率,滲透率變異系數,按照四層等厚正韻律計算,獲得各層相關滲透率。另外考慮油層較厚,所以制備模型時按常規澆鑄巖心厚度的3倍制作,同時考慮實際油藏聚驅后會形成高滲條帶?,所以在1800mD高滲層上布設了更高滲的條帶有效滲透率3000mD模擬實際油藏的情況。
所制備的四層非均質大模型無論是在剩余油分布還是大孔道形成方面都能與實際儲層情況相符,可以滿足水驅后或者水驅后聚驅的實驗要求,可以用于研究流體運動規律和流變規律,能很好的模擬聚驅后的孔滲情況,可用于室內評價實驗,為現場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從而減少化學劑用量,提高采收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1456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