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DNA雙螺旋結構教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13056.8 | 申請日: | 2013-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525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曹廣力;貢成良;薛仁宇;朱越雄;鄭小堅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9B23/26 | 分類號: | G09B23/26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鋒 |
| 地址: | 215123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dna 雙螺旋 結構 教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教學用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DNA雙螺旋結構教具。
背景技術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的結構,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使遺傳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層次,“生命之謎”被打開,人們清楚地了解遺傳信息的構成和傳遞的途徑。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遺傳學、分子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新學科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奧秘從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闡明,DNA重組技術更是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應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隨著第一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誕生,不僅意味著探明了DNA分子的結構,更重要的是它還提示了DNA的復制機制:由于腺膘呤(A)總是與胸腺嘧啶(T)配對、鳥膘呤(G)總是與胞嘧啶(C)配對,這說明兩條鏈的堿基順序是彼此互補的,只要確定了其中一條鏈的堿基順序,另一條鏈的堿基順序也就確定了。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條鏈為模版,即可合成復制出另一條鏈。
由于DNA屬于分子級別,需運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在教學領域中帶來諸多不便,并且老師在講解DNA雙螺旋結構時即使使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構也不是很清晰,所以一般教學都采用圖片,然而圖片缺乏生動性,不能很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有效的加深學生的記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形象生動的DNA雙螺旋結構教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DNA雙螺旋結構教具,包括線狀的中心體、均勻穿設在所述中心體上的至少6個本體,所述本體為兩端為球狀的圓柱體,所述中心體一端設置有限位裝置。
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本體中心設置有通孔。
進一步技術方案,中心體上均勻設置有與所述通孔相配合的定位卡環。
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中心體另一端設置有提手。
上述技術方案中,旋轉的多個本體代表DNA雙螺旋結構。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并且為三維立體拆裝式結構,不僅能有效的加強使用者的動手能力還能增加使用者的記憶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拆分圖。
其中:1、本體;2、中心體;3、限位裝置;4、通孔;5、提手;6、定位卡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1-2所示,一種DNA雙螺旋結構教具,其包括線狀的中心體2、均勻穿設在中心體上的至少7個本體1,本體1為兩端為球狀的圓柱體,中心體2一端設置有限位裝置3。
本體1中心設置有通孔4。
中心體2上均勻設置有與通孔4相配合的定位卡環6。
中心體2另一端設置有提手5。
旋轉的多個本體1代表DNA雙螺旋結構。
使用時,將多個本體1穿在中心體2上,并且到達各定位卡環6,在中心體2底部安裝好限位裝置3,調整各本體1,使多個本體1整體形成螺旋形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大學,未經蘇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1305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船舶的室外銘牌
- 下一篇:一種重物沿高度相同不同長度軌道運動的演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