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軟蟲魚餌掛鉤用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12637.X | 申請日: | 2013-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167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陳戚景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戚景 |
| 主分類號: | A01K83/06 | 分類號: | A01K83/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唐銀益 |
| 地址: | 310053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魚餌 掛鉤 用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釣魚用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軟蟲魚餌掛鉤用具。
背景技術
垂釣是現代人業余生活的一種,而垂釣的魚餌通常采用軟蟲(蚯蚓),主要是軟蟲(蚯蚓)是魚最喜歡的一種食物,能大大提高魚兒上鉤的機率,但是,軟蟲(蚯蚓)需要人用手穿到魚鉤上,不僅是一門技術活,魚餌穿的不好,容易被魚拖食,而且對于愛干凈的人來說,更加不能忍受這種滑膩腥臭,導致許多想要釣魚的人放棄了釣魚這個愛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提出一種軟蟲魚餌掛鉤用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一種軟蟲魚餌掛鉤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控餌轉子、外殼和中空穿針,所述的控餌轉子包括手柄和定餌區,所述的定餌區與外殼間隙配合,定餌區的側面水平設置有一圈貫穿定餌區左右的凹槽,所述的手柄與外殼之間為綜合容餌室,所述外殼的側面水平設置有貫穿外殼左右的細長缺口,細長缺口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定餌槽和穿針套管,定餌槽的左端設置有固定魚鉤的定鉤口。
作為優選,所述手柄的外徑從右往左逐漸變大至定餌區的外徑。
作為優選,所述的穿針套管與凹槽間隙配合,穿針套管的內徑大于中空穿針的外徑。
作為優選,所述外殼的右端設置有定位槽。
作為優選,所述的中空穿針的右端針尾設置有向外凸起的推尾。
作為優選,所述的推尾上設置有用于繞線的凹陷區。
作為優選,所述的定鉤口為磁性定鉤口。
作為優選,所述的細長缺口在定餌區對應的位置設置有毛條,毛條可以有效防止軟蟲在定餌區時從細長缺口向外滑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以中空穿針作為輔助工具將軟蟲導入魚鉤,不僅可以完全杜絕手與軟蟲的直接接觸,而且不論眼力好壞,技術熟生,都可以準確無誤地將軟蟲穿到魚鉤上,避免軟蟲被魚拖食的發生;
2、本實用新型不僅可以用來穿軟蟲,而且可以將儲備的軟蟲存于本實用新型中,隨時對魚鉤進行穿軟蟲;
3、本實用新型的控餌轉子上設置有一圈凹槽,在穿軟蟲時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軟蟲;
4、穿針套管的設計,能夠使穿針準確地穿入軟蟲中,并且在穿軟蟲時推動餌軟蟲穿入魚鉤中;
5、磁性定鉤口的設計,使得魚鉤的固定更加準確牢固;
6、穿針的右端設置了推尾,并在推尾上設置了凹陷區,不僅便于人對穿針的控制,而且凹陷區便于魚線的纏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控餌轉子的右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外殼的右視圖;
圖中:1.控餌轉子,2.外殼,?3.中空穿針,4.手柄,5.定餌區,6.綜合容餌室,7.定鉤口,8.穿針套管,9.推尾,10.凹陷區,11.細長缺口,12.定餌槽,13.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軟蟲魚餌掛鉤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控餌轉子1、外殼2和中空穿針3,所述的控餌轉子1包括手柄4和定餌區5,所述的定餌區5與外殼2間隙配合,定餌區5的側面水平設置有一圈貫穿定餌區5左右的凹槽13,所述的手柄4與外殼2之間為綜合容餌室6,所述外殼2的側面水平設置有貫穿外殼2左右的細長缺口11,細長缺口11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定餌槽12和穿針套管8,定餌槽12的左端設置有固定魚鉤的定鉤口7。
所述手柄4的外徑從右往左逐漸變大至定餌區5的外徑。
所述的穿針套管8與凹槽13間隙配合,穿針套管8的內徑大于中空穿針3的外徑。
所述外殼2的右端設置有定位槽。
所述的中空穿針3的右端針尾設置有向外凸起的推尾9。
所述的推尾9上設置有用于繞線的凹陷區10。
所述的定鉤口7為磁性定鉤口。
所述的細長缺口11在定餌區5對應的位置設置有毛條。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先將軟蟲放入綜合容餌室6,軟蟲自行鉆入控餌轉子1側面的凹槽13內,將中空穿針3從右向左依次穿過穿針套管8、凹槽13和定餌槽12,再將需要穿餌的魚鉤固定在與定餌槽12對應的定鉤口7上,拉緊魚線使得魚鉤穿過細長缺口11,直到魚鉤鉤尖鉤入中空穿針3的孔中,再把魚線纏繞于推尾9的凹陷區10上,握住推尾9,將中空穿針3往右退回,軟蟲在穿針套管8的阻擋下穿到魚鉤上,此時再松開魚線,即可進行釣魚。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核心技術特征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戚景,未經陳戚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1263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