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胃-腹壁固定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12612.X | 申請日: | 2013-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3666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吳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寧 |
| 主分類號: | A61M25/01 | 分類號: | A61M25/01;A61B17/00 |
| 代理公司: | ??谙柘鑼@聞沼邢薰?46001 | 代理人: | 劉清蓮 |
| 地址: | 570311 海南省*** | 國省代碼: | 海南;6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腹壁 固定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具,尤其涉及應用于介入胃腸造瘺時作胃壁與腹壁固定的胃-腹壁固定器。
背景技術
胃腸造瘺術為臨床外科常用手術,應用于長期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目前有通過胃鏡造瘺置放胃腸瘺管技術,一些介入醫師改進胃鏡造瘺技術,在X光下完成胃腸造瘺及置放胃腸瘺管,操作更簡單,適應癥更廣,已在臨床逐漸普及。應用這一技術一個重要步驟就是需要作胃壁和腹壁的固定(要是不固定胃壁和腹壁時,植入胃腸瘺管時,胃腸瘺管不容易植入胃內),目前使用的是特殊構造雙穿刺針引入縫合線進行腹壁和胃壁固定。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通過單針穿刺引入固定套管進行固定,選擇穿刺點范圍更大,可根據需要進行單針、雙針及多針固定的胃-腹壁固定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胃-腹壁固定器,其中,包括穿刺針芯、固定套管、牽引線、固定墊及旋鈕;所述固定套管的腔壁上設有第一牽引線通過孔和第二牽引線通過孔,牽引線一端固定在固定套管前端的外壁上,牽引線另一端從固定套管外側穿過第一牽引線通過孔進入固定套管內,牽引線再從第二牽引線通過孔穿出固定套管外;固定墊及旋鈕套在固定套管上且固定牽引線在固定套管上;所述穿刺針芯置于固定套管內。
本實用新型通過單針穿刺引入固定套管進行固定,應用更方便,選擇穿刺點范圍更大,可根據需要進行單針、雙針及多針固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胃-腹壁固定器的穿刺針芯結構示意圖;
圖2為牽引線固定在固定套管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穿刺針芯置于固定套管內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固定墊和旋鈕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牽拉牽引線后固定套管折疊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牽拉牽引線后固定套管折疊后,固定墊套入固定套管旋鈕旋緊固定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兩個胃-腹壁固定器和胃腸瘺管結合使用固定胃和腹壁的使用示意圖;
圖中:1、穿刺針芯;2、牽引線;31、第一牽引線通過孔;32、第二牽引線通過孔;4、牽引線固定點;5、固定套管;6、胃;7、腹壁;8、胃腸瘺管;9、固定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胃-腹壁固定器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2、3、4、5、6、7所示,本實用新型胃-腹壁固定器,包括穿刺針芯1、固定套管5、牽引線2、固定墊9及旋鈕;所述固定套管5的腔壁上設有第一牽引線通過孔31和第二牽引線通過孔32,牽引線2一端固定在固定套管前端的外壁上(如圖2中的牽引線固定點4),牽引線2另一端從固定套管外側穿過第一牽引線通過孔31進入固定套管內,牽引線再從第二牽引線通過孔32穿出固定套管外;固定墊9及旋鈕套在固定套管5上且可固定牽引線2在固定套管5上;所述穿刺針芯1置于固定套管5內。
如圖7所示,手術時,使用兩個本實用新型胃-腹壁固定器和胃腸瘺管8。使用方法:
①經胃管充氣,胃充氣膨脹,X光透視下觀察胃泡,穿刺針芯1與固定套管5同軸經皮穿刺胃腔(使用兩個胃-腹壁固定器,左右各一個);
②拔出穿刺針芯1有氣體從固定套管溢出,證實穿刺入胃腔,牽拉牽引線2,牽引線將胃6和腹壁7緊貼在一塊,牽拉后,固定套管發生折疊(如圖5所示),折疊后固定胃壁和腹壁緊貼一塊;
③推送固定墊貼緊腹壁,旋緊旋鈕固定;
④胃腸瘺管8植入胃后可擇期撤出本實用新型固定器;
⑤旋松固定旋扭,退出固定墊,即可慢慢拉出固定套管,必要時可從固定套管插入導絲幫助取出。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
- 上一篇:膠原蛋白線植入裝置
- 下一篇:RTP遠紅外線消毒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