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工業爐窯測溫測壓預留孔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12148.4 | 申請日: | 2013-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868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趙麗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7D1/16 | 分類號: | F27D1/16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寧 |
| 地址: | 300300 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工業爐 測溫 預留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應用在金屬冶煉、熱處理等領域的工業爐窯上使用的工具,特別涉及一種工業爐窯測溫測壓預留孔模具。
背景技術:
在工業領域,工業爐越來越廣泛應用于金屬的冶煉、熱處理等。根據爐溫把爐分為高溫爐、中溫爐和低溫爐。在高爐溫下儀表安裝時,金屬套管與內壁受熱面有一定的距離。根據設計圖紙和實際要求,工業爐窯測溫測壓預留孔內部都留有一定距離的沒有套管部分,這部分需要筑爐專業的人員根據設計要求支模完成預留工作。
預留孔的質量關鍵在“支模”這個步驟。在工程中支模的工作全部由筑爐專業人員完成。其主要以木模為主,即預留孔的模具只是一個木棒,在拆模后取出木棒。但是木棒受潮變形很難取出,甚至需用電錘、電鉆、燒紅的鋼筋去把木棒弄出。因此,常常造成砌筑的內壁破損,澆注料一次成型,無法修補,即使預留孔開出來,也會因為木棒的定位等問題造成同心度、圓度、直徑和傾斜角度等沒有達到設計要求,導致傳感器不能插入測溫孔內,測壓、取樣則達不到測量真實值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工業爐窯測溫測壓預留孔模具,該模具可使提高工業爐窯測溫測壓預留孔的開設精度和速度。
如上構思,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工業爐窯測溫測壓預留孔模具,其特征在于:由支撐管和模具套管焊接組成;模具套管的直徑與預留套管的直徑相等。
上述支撐管的長度是預留套管的長度a+100mm。
上述支撐管外徑Фn小于預留套管的內徑Фm。
上述支撐管外徑與預留套管內徑之間的差值為:2mm≤Ф1-Ф2≤5mm。
上述支撐管外部纏繞調整鐵絲。
上述模具套管外部包裹保溫棉。
上述模具套管的長度b是里層澆注料的厚度。
上述保溫棉的厚度為5mm。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
1、利用本實用新型做出來的預留孔完全可以滿足設計精度要求,并且節約了人力,提高了傳感器安裝的質量和精度。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是由支撐管和模具套管焊接組成;模具套管的直徑與預留套管的直徑相等。因此,可使提高工業爐窯測溫測壓預留孔的開設精度和速度,使預留孔的同心度、圓度、直徑和傾斜角度達到設計要求,使傳感器能順利插入該預留孔內,使工業爐窯的測壓、取樣達到測量的真實值。
2、本實用新型拆除方法很簡單。在爐壁外用與預留套管內徑相等的鋼管輕敲此模具的支撐管,因為有保溫棉的緩沖作用,此模具很容易從爐壁內推出。最后,工作人員通過人孔進入爐內收集模具,模具可重復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1、支撐管;2、焊接部位;3、模具套管;4、保溫棉;5、澆注料;6、爐壁;7、法蘭;8、預留套管;9、安裝方向;a、預留套管長度;b、里層澆注料的厚度。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工業爐窯測溫測壓預留孔模具,由支撐管1和模具套管3焊接組成,焊接部位為2。模具套管3的直徑與預留套管8的直徑相等。所述支撐管外徑Фn小于預留套管的內徑Фm,它們之間的差值為:2mm≤Ф1-Ф2≤5mm。所述支撐管的長度是預留套管的長度a+100mm。所述模具套管的長度b是里層澆注料5的厚度。
如圖2所示:根據設計圖紙的澆注料(砌筑)厚度和預留套管長度確定模具的尺寸(如圖1所示),在使用前預制好。爐壁6安裝完成后即可開始在爐壁上開孔安裝預留套管8、焊接法蘭7,然后將本模具用膠帶安裝就位,即用膠帶把模具與預留套管粘在一起,并在模具套管3外層均勻包裹厚度為5mm的保溫棉4,外層再用膠帶均勻纏繞固定,即完成模具安裝工作。
如果支撐管的外徑和預留套管的內徑配合不好,即其差值不小于3mm時,可以在支撐管外部纏繞調整鐵絲5的方法對模具的水平度進行調整。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水平、垂直或有傾斜角度的爐壁、爐頂等部位。利用這種安裝方法做出來的孔完全可以滿足設計精度要求,并且節約了人力,提高了傳感器安裝的質量和精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1214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