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CO高變換率等溫變換反應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08027.2 | 申請日: | 2013-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113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9 |
| 發明(設計)人: | 謝定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安淳高新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3/16 | 分類號: | C01B3/16 |
| 代理公司: | 長沙正奇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馬強;李發軍 |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長沙***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co 變換 等溫 反應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合成氨、甲醇合成、制乙二醇、煤制油、煤制天然氣、制氫及工業爐廢氣利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CO高變換率反應器及工藝流程,涉及工業爐尾氣、工業煤氣中CO(最高85%以上)與水蒸汽反應變成氫,實現高變換率(最高至98.5%以上)的變換反應器。
背景技術
煤氣、天然氣轉化氣、焦爐氣轉化氣、電石爐尾氣、高爐煤氣等,這些氣體均含有大量的CO,例如電石尾氣含有CO為80?%,煤氣中CO含量為30%~68%(隨煤氣化方法不同而有異),CO可變換為很有用的H2,其變換的反應式為:
CO+H2O(汽)=CO2+H2+Q
變換反應為放熱可逆反應,必須有催化劑和過量的H2O(水蒸氣)按反應式過量,才能使反應向生成H2方向進行。
催化劑為鈷、鉬變換催化劑,其活性成分為MoS。變換催化劑的使用溫度范圍為230℃~470℃。
MoS2+2H2O=MoO2+2H2S
由反應式可知,CO變換是放熱反應,放出的熱量會使反應氣體升溫,催化劑同步在該溫度下反應。每反應1%CO(濕基),溫升9℃~10℃(干基升高5℃~6℃);煤氣中CO含量越高,而反應后變換氣CO含量越低,即變換CO越多,溫升越高。
例如:煤氣中CO?65%(干基),水氣比R=1.15,變換后CO8.6%(干基),按:
???????CO?+?H2O??=??CO2?+?H2?+?Q
65??115?????4.3???23.7
計算反應掉一氧化碳△CO;?(65-△CO)/(100+△CO)=0.086
△CO=52
反應后反應熱:9590cal/mol,
放出熱:52×9590=498680Kcal/h,
Cp:????9.01kcal/kmol℃,
反應后物料:?215kmol/h,
498680-=215×9.01×△t,
△t=257.43
若反應前溫度245℃,則反應后溫度為:257.43+245=502.43℃;
此溫度高于催化劑使用最高溫度,會嚴重影響催化劑的活性。當未反應氣CO很高,如45%至80%,一進入反應器,大量CO立即反應,溫度猛升,特別是未反應氣自身帶有大量水蒸汽時,更促進了反應,發生所謂飛溫現象。如何控制反應過程的溫度,使之不超過催化劑允許的最高使用溫度,是一打難題;CO變換的另一個難題是高變換率,變換接近終點,即越接近平衡,推動力越小,變換難度越大。如CO變換率已達90%,(變換氣CO降至1.5%)如再多變換1%(變換氣CO降至0.5%),需要增加一終端變換爐,其催化量為總量40%。有些未反應氣自身不帶水蒸汽,如工業爐氣、半水煤氣等,最終變換率越高,加入過量蒸汽越多,汽耗越大。
目前解決上述問題的原則辦法是:采多爐多段絕熱反應。如如圖1所示,煤氣預熱到催化劑起始反應溫度,補加一定量蒸汽,達到一定氣汽比,進行第一次變換反應,CO變換一部分,氣體中CO降低到一定程度,溫度升高(不超過催化劑允許最高溫度),將反應氣冷卻,溫度降低(比催化劑允許最低溫度稍高,保證蒸汽不冷凝,催化劑活性較高);進行第二次反應,CO又降低,溫度又升高(同前,不超過催化劑允許最高溫度),再冷卻(冷卻溫度如前原則);再進行第三次變換反應,達到最終需要的CO含量。
如煤氣含CO68.65%,水氣比1.45、溫度211℃,經水汽分離器E-1分離出水分,經氣氣換熱器E-2加熱至296℃,并聯進入脫毒槽E-3、預變爐E-4和脫毒槽E-5、預變爐E-6,CO降至35%,溫度升至380℃,經熱交換器E-2、中壓蒸發冷凝器E-7降溫,進入第三個變換爐E-8反應,CO降至6.7%,溫度上升至434℃經噴水凈化器E-9、中壓蒸發冷凝器降溫E-10,經冷凝水加熱器E-11,進入第四個變換爐E-12反應,CO降至1%,溫升到260℃,經低壓蒸發冷凝器E-13,降溫至185℃再進入第五個變換爐E-14反應,CO降至0.4%,溫度上升至204℃,再經鍋爐給水加熱器E-15,?低壓蒸發冷凝器E-16汽水分離器E-?17離開界區。
上述現有技術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安淳高新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湖南安淳高新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080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