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單輸入同軸雙輸出減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07823.4 | 申請日: | 2013-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771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海霞;張磊;井二衛 | 申請(專利權)人: | 洛陽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F16H1/28 | 分類號: | F16H1/28 |
| 代理公司: | 洛陽公信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苗強 |
| 地址: | 471000***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輸入 同軸 輸出 減速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齒輪傳動裝置,尤其是一種攪拌設備用減速器。
背景技術
攪拌設備是廣泛應用于機械、化工、醫藥、冶金及食品等技術領域的一種關鍵設備。在其工作過程中往往會伴隨相態的轉變、熱量的傳遞和粘度的變化等,在上述過程中,攪拌機構一般采用單一中心分散槳、單一近壁錨式槳或框式槳,為使攪拌更加均勻也有采用內外雙螺帶槳等。但以上攪拌形式在工作過程中均無法保證攪拌的均勻性,且隨著物料粘度的不同,攪拌效果也各不相同,為此,采用同心雙軸攪拌系統成為一種新的發展方向。
同心雙軸攪拌系統采用同軸心的內外兩層攪拌槳,一般中心部位采用中心分散槳,外圍采用錨式槳、框式槳或螺帶槳,這就要求傳動裝置能同時輸出兩個運動,為此,一般攪拌設備均采用兩套傳動系統分別驅動內外攪拌槳進行工作,從而造成結構龐大且較為復雜。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以實現單輸入同軸雙輸出的減速器。該減速器體積小,傳遞扭矩大,且傳動性能穩定,能滿足攪拌設備對同心雙軸攪拌系統的傳動要求。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單輸入同軸雙輸出減速器,包括順次固定連接在一起的端蓋、機體Ⅰ、連接支撐板和機體Ⅱ,所述連接支撐板分別與機體Ⅰ和機體Ⅱ形成左右兩個腔室;
所述連接支撐板與機體Ⅰ形成的左腔室內設有行星減速機構,行星減速機構包括太陽輪、行星齒輪、聯動行星齒輪、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太陽輪設置在輸入齒輪軸上,并與第一行星架支撐的行星齒輪嚙合,行星齒輪與聯動行星齒輪通過平鍵或花鍵分別與支撐在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上的銷軸Ⅰ聯接,聯動行星齒輪與固定在連接支撐板上的內齒圈相嚙合;
在連接支撐板與機體Ⅱ形成的右腔室內設置有一根輸出軸Ⅰ,所述輸出軸Ⅰ的一端通過軸承支承在連接支撐板上設置的中心孔內,并且與第二行星架固定連接,所述輸出軸Ⅰ的另一端從機體Ⅱ一側伸出,所述輸出軸Ⅰ位于右腔室內的軸面上通過鍵連接安裝有錐齒輪Ⅰ,輸出軸Ⅱ空套在輸出軸Ⅰ上,錐齒輪Ⅲ通過鍵連接安裝在輸出軸Ⅱ上,輸出軸Ⅱ與機體Ⅱ之間由軸承支承;
在右腔室內還設有錐齒輪Ⅱ和錐齒輪Ⅳ,錐齒輪Ⅱ和錐齒輪Ⅳ通過鍵連接分別安裝在兩根銷軸Ⅱ上,銷軸Ⅱ通過軸承支承在與連接支撐板固定連接的支架上,所述錐齒輪Ⅱ和錐齒輪Ⅳ分別同時與錐齒輪Ⅰ和錐齒輪Ⅲ相嚙合,起到動力換向的作用,其傳動比為1:1。
有益效果:該減速器體積小,傳遞扭矩大,且傳動性能穩定,能滿足攪拌設備對同心雙軸攪拌系統的傳動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輸入齒輪軸,2、端蓋,3、第一行星架,4、行星齒輪,5、聯動行星齒輪,6、銷軸Ⅰ,7、內齒圈,8、第二行星架,9、機體Ⅰ,10、連接支撐板,11、機體Ⅱ,12、輸出軸Ⅰ,13、錐齒輪Ⅰ,14、錐齒輪Ⅱ,15、錐齒輪Ⅲ,16、錐齒輪Ⅳ,17、銷軸Ⅱ,18、支架,19、輸出軸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單輸入同軸雙輸出減速器,包括順次固定連接在一起的端蓋2、機體Ⅰ9、連接支撐板10和機體Ⅱ11,所述連接支撐板10分別與機體Ⅰ9和機體Ⅱ11形成左右兩個腔室。
所述連接支撐板10與機體Ⅰ9形成的左腔室內設有行星減速機構,行星減速機構包括太陽輪、行星齒輪4、聯動行星齒輪5、第一行星架3和第二行星架8,設置在輸入齒輪軸1上的太陽輪與第一行星架3支撐的三個行星齒輪4嚙合,本實施例中,行星齒輪4與聯動行星齒輪5通過平鍵或花鍵分別與支撐在第一行星架3和第二行星架8上的銷軸Ⅰ6聯接,從而實現行星齒輪4與聯動行星齒輪5之間的聯動;三個聯動行星齒輪5與固定在連接支撐板10上的內齒圈7相嚙合。
所述第二行星架8通過深溝球軸承支承在連接支撐板10的中心通孔內,連接支撐板10與機體I?9、機體Ⅱ11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在連接支撐板10與機體Ⅱ11形成的右腔室內設置有一根輸出軸Ⅰ12,輸出軸Ⅰ12的一端通過圓錐滾子軸承支承在連接支撐板10上,同時與第二行星架8通過花鍵連接,所述輸出軸Ⅰ12的另一端從機體Ⅱ11一側伸出進行動力傳遞。
在右腔室內還設有主要由錐齒輪Ⅰ13,錐齒輪Ⅲ15、錐齒輪Ⅱ14和錐齒輪Ⅳ16構成的錐齒輪分流換向機構。
所述輸出軸Ⅰ12上通過鍵連接安裝錐齒輪Ⅰ13,錐齒輪Ⅲ15與空套在輸出軸Ⅰ12上的輸出軸Ⅱ19通過鍵連接,輸出軸Ⅱ19機體Ⅱ11之間設有軸承支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洛陽理工學院,未經洛陽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0782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立體三維保溫裝飾扣板
- 下一篇:一種利用可見光定位的新型聲光調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