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油水分離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03579.4 | 申請日: | 2013-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869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煥然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煥然 |
| 主分類號: | C02F1/40 | 分類號: | C02F1/4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紀鐵 |
| 地址: | 200125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水 分離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油水安全分離的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多數原料、中間產品或最終產品因各種因素都攜帶有一定數量的水,需要進行脫水處理。常見的油水分離設備如圖1所示,帶有油的原料或者產品進入油水分離設備,利用油、水密度不同的特性,將水和油分離開來,水從油水分離設備底部的出口經由排水閥排出。
由于裝置工藝不同,相應的油水分離過程分為連續分離過程和間歇分離過程。油水連續分離過程一般采用儀表自動控制,油水間歇分離過程一般采用人工控制。在油水分離過程中,采用連續分離的設備,常常會發生界位自動控制儀表偏差或失靈;采用間歇分離的設備,常常會發生人為操作失誤或閥門故障。以上兩種情況,都會導致排出的水帶油,甚至大量的油被帶出,不僅造成油品損失,影響下游裝置的正常生產,嚴重的還會直接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如著火爆炸)和環境污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油水分離裝置,它可以有效避免脫水帶油事故的發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油水分離裝置,包括有外部的殼體和內部的水位控制機構;所述殼體上設置有入口、水出口和油出口;所述水出口設置在殼體底部,所述油出口設置在殼體頂部;所述水位控制機構包括有浮子、連桿、內擋板、外擋板和外接管;所述內擋板嵌套在外擋板內,并通過連桿與浮子連接;所述外擋板底部開孔;所述外接管設置在水出口處外擋板的下方。
較佳的,所述水位控制機構還包括一限位套殼,套在浮子、連桿、內擋板和外擋板的外部,用于限定浮子、連桿、內擋板和外擋板的橫向活動范圍。
上述油水分離裝置可以在0~2.0MPa壓力范圍內工作,可分離的介質油的相對比重可以在0.3~0.99范圍內。
本實用新型的油水分離裝置,利用水、油的密度差,分離水、油,再利用水的浮力,控制內、外擋板的開度,使油水分離裝置的出水流量和進水流量保持平衡,如此有效地防止了脫水帶油事故的發生。與現有的油水分離設備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油水分離裝置具有以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1.應用廣泛,既適用于油水連續分離過程,如可以將精餾塔頂回流罐的排水接入本發明裝置;也適用于油水間歇分離過程,如可以將儲油罐的排水接入本實用新型的油水分離裝置生產。
2.工藝控制過程獨特,油水界位控制過程采用純機械機構完成,無控制儀表參與,且殼體內部始終保持有最低水位,底部排出的水不會帶油。
3.安全防范效果顯著,能防止原有油水分離設備因界位控制儀表出現偏差、失靈或人為操作失誤而造成的水帶油(或跑油)的事故發生,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裝置安全生產,防止了環境污染減,減少了油品損失。
4.實際使用結果表明,經本實用新型的油水分離裝置處理后,排水帶油量可以控制在10PPM以內。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油水分離設備及其分離方式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油水分離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油水分離裝置的分離方式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油水分離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F1、F2、F3: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有更具體的了解,現結合圖示的實施方式,詳述如下:
本實施例的油水分離裝置,包括外部的殼體和內部的水位控制機構,如圖2所示。其中:
外部的殼體上設置有入口、水出口、油出口和檢修口。入口可設置在殼體側壁,水出口設置在殼體底部,油出口設置在殼體頂部。此外,根據實際需要,還可以在殼體上設置界位計、排污口、壓力表口、安全閥口等附件。
內部的水位控制機構包括有浮子、連桿、外擋板、內擋板和外接管。內擋板嵌套在外擋板內,且內擋板通過連桿與浮子連接。外擋板底部開有小孔。外接管設置在水出口處外擋板的下方,用于將分離后的水排出油水分離裝置。
以下對上述油水分離裝置的工作過程做一詳細說明(請參見圖3):
首先,將原有油水分離設備底部的排水管道接入本實施例的油水分離裝置的入口,連接好其他相關的管道能附件。此時,油水分離裝置內部水位控制機構的內、外擋板處于關閉狀態,外接管被內、外擋板封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煥然,未經李煥然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0357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履帶式單臂掘進機
- 下一篇:由555構成的可調壓調流高性能正激光電源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