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冷卻液自動輸送臥式深孔珩磨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01996.5 | 申請日: | 2013-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380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馮光勇;李純松;趙龍;李世勇;馬鴻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夏中衛大河機床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B33/02 | 分類號: | B24B33/02;B24B33/10 |
| 代理公司: | 寧夏專利服務中心 64100 | 代理人: | 徐淑芬 |
| 地址: | 755000 寧夏***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冷卻液 自動 輸送 臥式 深孔珩磨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精密機械制造加工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冷卻液自動輸送臥式深孔珩磨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深孔珩磨機床進行切削加工時的冷卻采用零件兩端冷卻液噴嘴向孔內噴射的方式,這種方式隨著孔徑深度的加長,冷卻液很難及時有效的噴射到零件切削部位,只是在零件的兩端具備冷卻條件,容易造成零件中間端無冷卻液的珩磨加工現象,易造成零件表面燒傷等不合格現象。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大大提高切削過程中的冷卻效果,從而提高珩磨加工精度的臥式深孔珩磨連桿冷卻液輸送裝置。
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冷卻液自動輸送臥式深孔珩磨機,包括珩磨桿、安裝在珩磨桿一端的主軸及主軸卡頭及通過接手、萬向球機構安裝在珩磨桿另一端的珩磨頭,所述主軸卡頭外圍安裝有旋轉定環,其特征是:所述主軸卡頭和旋轉定環上開有相通的徑向進油通道,所述珩磨桿和接手上開有相通的徑向出油通道。
所述徑向出油通道出口處安裝有導流罩。
所述導流罩的開口向著珩磨頭方向。
本實用新型的冷卻液自動輸送臥式深孔珩磨機克服已有臥式深孔珩磨機床冷卻方式無法實現深孔處的冷卻液及時的現象,通過將冷卻液輸送至珩磨桿內腔,并沿著珩磨桿的長度方向輸送到珩磨前端的前連接軸體處,然后通過該位置處設置的出油通道和導流罩噴射到珩磨頭的切削部位,從而實現了零件各個切削部位的及時到位,大大提高切削過程的冷卻效果及相關加工精度的控制。本實用新型針對盲孔珩磨加工冷卻液到位的現象更加明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冷卻液自動輸送臥式深孔珩磨機中主軸卡頭處的輸送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冷卻液自動輸送臥式深孔珩磨機中珩磨桿處的輸送結構示意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臥式深孔珩磨機包括珩磨桿8、安裝在珩磨桿8一端的主軸及主軸卡頭1及通過接手9、萬向球機構10與珩磨桿8連接的珩磨頭。所述主軸卡頭1上安裝有旋轉定環3,目的是實現珩磨桿的旋轉功能。該機構是由主軸及主軸卡頭1部件帶動珩磨桿與珩磨頭的旋轉實現零件的珩磨加工,并且通過支架2限制旋轉定環3的旋轉功能。本實用新型的改進之處在于:在主軸卡頭1及旋轉定環3上對應開有若干個相通的徑向進油通道6,在珩磨桿8及接手9對應的位置處開有若干個相通的徑向出油通道11。為了使冷卻液定向噴到工件表面,在出油通道11的出口處安裝出口朝向珩磨頭方向的導流罩13。工作時,冷卻液通過進油通道6進入到旋轉定環3及耐磨襯套5零件的徑向孔徑及環槽,采用密封元件4進行冷卻液的密封,實現冷卻液的輸送傳遞到圖2的珩磨桿8內腔,并沿著珩磨桿的長度方向輸送到珩磨前端的前連接軸體12處,然后通過該位置處設置的出油通道11和導流罩13噴射到珩磨頭的切削部位,最終實現了珩磨加工冷卻及時的控制的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被加工零件的生產效率及幾何精度指標的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夏中衛大河機床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寧夏中衛大河機床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0199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對位裝置
- 下一篇:一種用于產生圓弧運動軌跡的機械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