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油田注入水定點除鈣垢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99714.2 | 申請日: | 2013-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1978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梁愛國;張新國;李擁軍;李甫;史建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5/08 | 分類號: | C02F5/08;C02F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實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張少宏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田 注入 定點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田注入水定點除鈣垢裝置,屬于油田集輸生產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對于注水開發油田,為滿足注入水指標,通常需對注入水進行處理,對水質的含油、懸浮物、細菌含量、腐蝕速度等指標都有明確的要求。然而,對于回注時的水型、離子含量、pH值、結垢趨勢等指標卻未作要求。盡管注入水可以因此達標而注入地層,但對于一些特殊油藏,水質標準制定較粗或不完善,導致這些“達標”的注入水在與其他來源的“達標”水混合后,產生的不配伍情況,進而導致管線及設備結垢。嚴重時,回注到地層中,與地層流體接觸后,導致儲層堵塞,損害儲層滲透性,影響注水開發效果。
目前,國內的油田注入水主要分為油田污水和水源井清水。對于油田污水,在經過一系列處理之后,在含油、懸浮物、細菌含量、腐蝕速度等指標可以達到要求。但是,由于油田污水是一種混合水體,其成分和性質會隨生產開發發生不規律的變化,水中Na+、Ca2+、HCO3-、Cl-離子含量的多少直接決定了污水的水型。因此,水型也可能因此出現變化或反復,并且,由于污水本身具有一定的結垢趨勢,該趨勢會隨溫度、壓力、流速變化而不斷變化。因此,在回注地層后,這種結垢趨勢可能會更加明顯。對于水源井的清水,雖然在含油、懸浮物、細菌含量、腐蝕速度等指標上均滿足注入水標準,但是由于未對水型、pH值、結構趨勢等指標作要求,使得以清水作為注入水時,可能與地層流體產生水型上的不配伍,進而導致結垢,堵塞儲層。另外,若采取混合注入的方式,水源井清水與處理污水同樣存在著不配伍和失鈣結垢的可能性。并且,兩者混合后注入地層,離子成分和含量甚至水型發生了進一步變化,結垢趨勢可能進一步加劇,同樣可能與地層流體不配伍而堵塞儲層。若采取添加阻垢劑的辦法,阻垢劑的加藥點、加藥類型和加藥量可能會隨這些變化而不斷調整,最終導致阻垢效果不斷波動,無法徹底解決注水管線結垢問題,注水管線同樣存在被堵塞等危險,給油田生產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油田注入水定點除鈣垢裝置。
一種油田注入水定點除鈣垢的裝置,污水管線置于注水緩沖罐下部的人孔下方,清水入口管線和ASA快速結垢劑加藥管線為同心結構管道,內管為ASA快速結垢劑加藥管線;同心結構管道入口在注水緩沖罐下部的污水入口管線及人孔的上方;ASA快速結垢劑加藥管線與加藥泵連接;同心結構管道在注水緩沖罐內壁附近先通過90°轉向接頭將管線引升至罐體上部,同心結構管道再通過另一個90°轉向接頭將管線引至罐體中部中央位置;同心結構管道末端采用喇叭口結構,喇叭口結構的外管管徑大于入口的管徑,內管管徑保持不變,末端處內管長度比外管略長25mm;注水緩沖罐另一側上部連接水管線的引入口,水管線延注水緩沖罐內壁向下延伸,水管線通過90°轉向接頭將管線引至罐體外部;出水管線的出口位于排泥出口正上方,出水管線位置高于下一流程的入口位置;注水緩沖罐底部為吸盤結構,通過一條排泥管線引至罐外出口。
一種油田注入水定點除鈣垢的裝置,包括:一個直徑4.5m,高6m的100m3注水緩沖罐,一條DN80的清水入口管線,一條DN80污水入口管線,一條直徑為DN30的與清水入口管線同心的化學藥劑加藥管線,一臺化學藥劑加藥泵,一條DN80的緩沖罐出水管線,一條DN100的排泥出口管線,以及高1.2m、曲面半徑0.6m的拱形人孔;
所述油田注入水定點除鈣垢裝置是由污水管線置于注水緩沖罐下部,人孔下方;管線在注水緩沖罐內采用迂回方式均勻部液;清水入口管線和ASA快速結垢劑加藥管線采用同心設計,內管為ASA快速結垢劑加藥管線,內外管環空為清水流經區域;同心管入口在注水緩沖罐下部,污水入口管線及人孔的上方;ASA快速結垢劑加藥管線與加藥泵采用硬連接;同心管在注水緩沖罐內壁附近先通過90°轉向接頭將管線引升至罐體上部,然后再通過另一個90°轉向接頭將管線引至罐體中部中央位置;同心管末端采用喇叭口設計,外管管徑大于入口的管徑,內管管徑保持不變,末端處內管長度比外管略長25mm;緩沖罐另一側上部設出水管線的引入口,管線延注水緩沖罐內壁向下延伸,并通過90°轉向接頭將管線引至罐體外部;出水管線的出口位于排泥出口正上方,位置高于下一流程的入口位置;注水緩沖罐底部為吸盤設計,通過一條排泥管線引至罐外出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9971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潤滑脂的制備裝置
- 下一篇:一種焦化循環水零外排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