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窗口式電纜連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94496.3 | 申請日: | 2013-08-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518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鄧騰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藍麥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3/02 | 分類號: | H01R13/02;H01R13/40;H01R13/52;H01R13/6581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胡東升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窗口 電纜 連接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窗口式電纜連接器。
背景技術:
目前,針對電纜連接器普遍采用分體式結構。如圖2為分體式結構,具體操作是先將絕緣子6安裝到外殼7中,再將后座8壓接到外殼7中,再將電纜內芯與插孔9進行焊接后從后座8的尾部穿入,使用電阻焊機將電纜與后座8焊接到一起,從而生產出傳統的電纜組件。這種方式存在三大弊端:一是產品的成本高,外殼7與后座8都是采用金屬進行加工、電鍍,在實現的過程中,需要反復的裝夾、加工、電鍍,原材料消耗較多,加工難度大,加工周期較長,成本高,市場的價格成本優勢小,基本沒有市場的競爭力。二是指標性能差,由于在電性能傳輸的路徑上,外殼7與后座8采用分體、壓接的方式進行組合,必然導致其接觸面上的接觸電阻增大,從而導致產品的電壓駐波比增大,降低產品的信號傳輸效率;三是一致性差,由于外殼7與后座8采用分體、壓接結構,機加工過程產生的加工誤差在所難免,必然導致外殼7與后座8壓接時受力不均勻,從而導致批量生產時產品的一致性變差。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窗口式電纜連接器,是一種結構簡單,機械性能可靠,電氣性能優越,組裝效率高,成本低廉,適合于大批量生產的電纜組件。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窗口式電纜連接器,包括:
處于中心的內導體以及同軸套接于所述內導體外部的絕緣介質,所述絕緣介質同軸設于外導體內腔中,所述外導體的前端呈臺階軸狀,在外導體的前端一體結構設有外導體管,并在所述外導體管圓周面上開設有焊接窗口,所述外導體管上還套接有屏蔽管;
所述內導體的前端上半圓周為斜面,所述斜面處于所述焊接窗口的正下方;所述內導體的前端還同軸設有中心焊接孔。
本發明的結構特點也在于:
所述外導體的內腔壁沿周向設有一圈限位凸臺,相應地,所述絕緣介質的外圓周設有一圈限位凹槽;
所述絕緣介質的內腔壁沿周向設有一圈定位凸臺,相應地,所述內導體的外圓周設有一圈定位凹槽。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
本實用新型的電纜連接器,在于其外導體的窗口式結構,可以實現將外導體設計成一整體的結構,簡化產品的加工工藝,在縮短產品機加工工序的同時,縮短產品的加工工期,降低產品機加工過程中浪費,提高原材料的使用率;外導體的窗口式結構,有利于降低金屬件壓接面之間的接觸電阻,從而降低產品的電壓駐波比,提升產品的有效功率傳輸;由于外導體的窗口式結構,在進行連接器組裝時,可以先將內導體安裝在連接器中,大大的提升產品裝配效率;穩定性優越,由于外導體的窗口式結構,有效規避外導體兩段式壓接所帶來的壓接不牢靠、不到位、漏壓接的安全隱患;內導體、絕緣介質與外導體之間均采用凸凹結構的固定方式,有效地保證所有零件之間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屏蔽管的設置,有利防止射頻信號的泄漏,同時有效的規避了灰塵等污染物落入到連接器內部的風險;內導體、外導體與射頻電纜之間采用焊接的方式進行,在降低產品的接觸電阻的同時,可以有效地提升產品對環境的適應性,規避產品在長期的侵蝕環境下的氧化風險,提升產品的抗氧化能力。
附圖說明:
圖1A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1B為圖1A中I的局部放大圖;圖2為傳統電纜連接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內導體,11定位凹槽,2絕緣介質,21定位凸臺,22限位凹槽,3外導體,31焊接窗口,32限位凸臺,33外導體管,4屏蔽管,51內芯,52屏蔽層,6絕緣子,7外殼,8后座,9插孔,10電纜。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種窗口式電纜連接器,包括:
處于中心的內導體1以及同軸套接于所述內導體1外部的絕緣介質2,絕緣介質2同軸設于外導體3內腔中,絕緣介質2實現對內導體1與外導體3之間的支撐與阻抗匹配。
外導體3的前端呈臺階軸狀,在外導體的前端一體結構設有外導體管33,并在外導體管33圓周面上開設有焊接窗口31,外導體管33上還套接有屏蔽管4。
內導體1的前端上半圓周為斜面,該斜面處于焊接窗口的正下方;內導體的前端還同軸設有中心焊接孔。外導體3的內腔壁沿周向設有一圈限位凸臺32,相應地,絕緣介質2的外圓周設有一圈限位凹槽22;實現對外導體3與絕緣介質2的限位;絕緣介質2的內腔壁沿周向設有一圈定位凸臺21,相應地,內導體1的外圓周設有一圈定位凹槽11;實現對內導體1與絕緣介質2的定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藍麥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藍麥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9449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