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LED隧道燈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491691.0 | 申請日: | 2013-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670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廖良斌;卓元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格綠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B37/02 | 分類號: | 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廈***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led 隧道 系統(tǒng)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隧道燈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LED隧道燈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LED光源作為節(jié)能的新光源,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照明領域。其中,應用于道路交通領域的LED隧道燈是一種用于隧道照明的特殊燈具,保障車輛安全通行以及道路養(yǎng)護人員安全作業(yè)。
LED隧道燈一般均包括若干個沿著隧道延伸方向間隔設置的多盞,目前實際隧道中的上述多盞LED隧道燈一般均發(fā)出同樣的亮度,如此存在節(jié)能環(huán)保性較差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LED隧道燈系統(tǒng),其可以根據天空照度以及每個LED隧道燈所處的隧道位置而調節(jié)當前LED隧道燈的亮度,從而在確保隧道照明的前提下,降低了能量無謂損耗。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LED隧道燈系統(tǒng),其中,包括:主控制器、從控制器、若干個隧道燈以及分別設置在隧道入口與隧道出口用于對天空照度進行監(jiān)測的第一照度傳感器和第二照度傳感器,該第一照度傳感器與主控制器相連,該第二照度傳感器與從控制器相連,該從控制器與主控制器相連;該若干個隧道燈沿著隧道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每一隧道燈均設置有終端控制器、LED燈以及用于調節(jié)當前隧道燈所在隧道位置的檔位開關,該LED燈和檔位開關均與終端控制器相連,每一隧道燈的終端控制器均位于唯一ID并均與主控制器相連。
進一步,相鄰隧道燈之間的間距為7m至15m之間。
進一步,該隧道位置根據車輛進入的方向依次劃分為入口段、順應段、過渡段、根本段以及出口段。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LED隧道燈系統(tǒng),其利用第一照度傳感器和第二照度傳感器來對天空照度進行實時監(jiān)測,再通過將隧道燈的設置位置作為參考判斷的指標,再通過各終端控制器進行分別計算后獲得當前隧道燈的實際亮度值。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涉及LED隧道燈系統(tǒng)中每個LED隧道燈的亮度均根據實際需求而設置,從而在確保隧道照明的前提下,避免了能量的無謂損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LED隧道燈系統(tǒng)一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一個LED隧道燈的內部框圖。
圖中:
LED隧道燈系統(tǒng)???????100
主控制器?????????????1?????????從控制器?????????2
隧道燈???????????????3?????????終端控制器???????31
LED燈???????????????32????????檔位開關??????????33
第一照度傳感器???????4?????????第二照度傳感器????5。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LED隧道燈系統(tǒng)100,包括:主控制器1、從控制器2、若干個隧道燈3、第一照度傳感器4和第二照度傳感器5,該第一照度傳感器4和第二照度傳感器5分別設置在隧道入口與隧道出口,從而用于對天空照度進行監(jiān)測。
該第一照度傳感器4與主控制器1相連,該主控制器1可獲得入口洞外亮度值;該第二照度傳感器5則與從控制器2相連,即該從控制器2也可以獲得出口洞外亮度值,該從控制器2與主控制器1相連,從而將此側的洞外亮度值發(fā)送至主控制器1。
該若干個隧道燈3沿著隧道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每一隧道燈3均設置有終端控制器31、LED燈32以及用于調節(jié)當前隧道燈3所在隧道位置的檔位開關33,通過設置該檔位開關33,使得若干個隧道燈3在成型時具有一致性,在物料管理時也無需進行區(qū)別對待,降低了管理成本。
該LED燈32和檔位開關33均與終端控制器31相連,每一隧道燈3的終端控制器31均位于唯一ID并均與主控制器1相連,如此通過該主控制器1,可以將洞外亮度值發(fā)送至每一隧道燈3的終端控制器31。
作為更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相鄰隧道燈3之間的間距為7m至15m之間,從而起到彌補頻閃效應的功效,頻閃效應與明暗的亮度變化、明暗變化的頻率和頻閃的總時間有關系,這三者與所使用燈具的光學特性、車輛的行進速度、照明器安裝間距和隧道長度有關。一般而言,頻閃的頻率小于?2.5Hz和大于?15Hz?時所帶來的頻閃現象是可以接受,如果車輛的時速為?80km/h,即2.2m/s,燈具安裝間距是7m,這樣頻閃的頻率就約為3.2Hz。本實用新型進行設計時,在照明器安裝間距上優(yōu)選為7m至15m,從而使得司機感覺較為舒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格綠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廈門格綠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9169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板塊拼接的線路板
- 下一篇:無線網絡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