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天線結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491499.1 | 申請日: | 2013-08-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156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fā)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光啟創(chuàng)新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38 | 分類號: | H01Q1/38;H01Q1/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丁曉峰 |
| 地址: | 518034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天線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天線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航空、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大型天線結構的應用越來越多。對于大型天線結構來說,往往會在公路、鐵路以及空中運輸中出現(xiàn)超高超寬等問題。
為了解決天線結構運輸中的超高超寬等問題,參考文獻1采用了一套起臥機構,在運輸時使天線結構臥倒在運輸車上,到達工作場地后能立起成工作姿態(tài)。然而,參考文獻1僅僅解決了天線結構運輸中的超高問題,并沒有解決天線結構運輸中的超寬問題,仍然會造成大型天線結構的運輸困難。
此外,傳統(tǒng)的大型天線結構通常是拋物面天線結構,其體積大,不易折疊,形狀不規(guī)則,不易固定在指定部位。
參考文獻1:王力生,扭桿平衡機構在大型車載天線中的應用及優(yōu)化,《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05年第7期總第198期,P111-P113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天線結構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天線結構,其既能解決運輸中的超高問題,又能解決運輸中的超寬問題,還能解決天線結構體積大、不易折疊、形狀不規(guī)則、不易固定在指定部位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以上目的通過一種天線結構來實現(xiàn),該天線結構包括第一天線反射面和至少一個活動的第二天線反射面,所述至少一個活動的第二天線反射面連接至所述第一天線反射面,以使所述天線結構能在展開狀態(tài)和折疊狀態(tài)之間變化。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天線結構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既能解決運輸中的超高問題,又能解決運輸中的超寬問題,使得天線結構運輸簡便易行,而且折疊后的天線結構體積小、形狀規(guī)則、容易固定在指定部位,從而更加便于運輸。
較佳的是,所述天線結構還包括饋源,其中,當所述天線結構處在所述展開狀態(tài)時,所述饋源安裝在所述第一天線反射面上;當所述天線結構處在所述折疊狀態(tài)時,所述饋源從所述第一天線反射面上拆下。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天線結構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即便對于具有饋源的天線結構,也能解決運輸中的超高超寬問題,使得天線結構運輸更加簡便易行。
較佳的是,所述天線結構還包括天線基座,所述天線基座安裝在所述第一天線反射面下方。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天線結構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將天線結構整體穩(wěn)固地支承在交通運輸工具上。
較佳的是,所述天線基座包括底座、致動桿和起臥部,所述致動桿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致動桿的另一端設置至所述起臥部,所述起臥部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起臥部的另一端設置至所述第一天線反射面,從而當所述致動桿被致動時,所述第一天線反射面能借助所述起臥部從臥倒狀態(tài)變化至立起狀態(tài)。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天線結構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實現(xiàn)天線反射面、尤其是第一天線反射面的俯仰調節(jié),方便地將天線反射面從臥倒狀態(tài)變化至立起狀態(tài)。
較佳的是,所述起臥部包括中間支柱、上臂和下臂,所述致動桿的所述另一端設置至所述起臥部的中間支柱,所述上臂的上端設置至所述第一天線反射面,所述下臂的下端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臂的下端和所述下臂的上端可樞轉地固定至所述中間支柱。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天線結構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更有效地實現(xiàn)天線反射面、尤其是第一天線反射面的俯仰調節(jié),更方便地將天線反射面從臥倒狀態(tài)變化至立起狀態(tài)
較佳的是,所述致動桿是液壓致動桿。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天線結構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有效地實現(xiàn)天線基座的致動,從而方便地將天線反射面從臥倒狀態(tài)變化至立起狀態(tài)。
較佳的是,所述致動桿的所述一端設置在所述底座的大致中心處。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天線結構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更穩(wěn)定地實現(xiàn)天線基座的致動,從而更穩(wěn)定地將天線反射面從臥倒狀態(tài)變化至立起狀態(tài)。
較佳的是,所述起臥部的所述另一端設置至所述第一天線反射面的中央區(qū)域附近。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天線結構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更穩(wěn)定地實現(xiàn)天線基座的起臥,從而更穩(wěn)定地將天線反射面從臥倒狀態(tài)變化至立起狀態(tài)。
較佳的是,所述天線基座還包括輔助支承部,所述輔助支承部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輔助支承部的另一端設置在所述第一天線反射面的側邊區(qū)域附近。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天線結構能起到以下有益技術效果:能更穩(wěn)定地實現(xiàn)天線基座的起臥,從而更穩(wěn)定地將天線反射面從臥倒狀態(tài)變化至立起狀態(tài)。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光啟創(chuàng)新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光啟創(chuàng)新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914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