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雙回配電線路的防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84296.X | 申請日: | 2013-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234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程文鋒;柯春俊;喇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2G13/00 | 分類號: | H02G13/00;H02G7/22 |
| 代理公司: | 廣州知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 地址: | 51008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配電 線路 防雷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雙回配電線路的防雷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主要配電網6~35kV電網最易發生雷害事故,配電線路絕大多數無避雷線保護,自身絕緣水平較低,是容易遭受雷擊危害的主要原因。其中又分直擊雷危害和感應雷危害兩種情況,一種是雷擊于線路引起的直擊雷過電壓;另一種是雷擊線路附近,由于電磁感應所引起的感應雷過電壓。由于低壓線路絕緣水平低,由感應雷過電壓引起的雷害故障次數占絕大部分。
目前配電線路中很少采用防雷措施進行保護,因此雷擊災害較為嚴重。加裝架空地線和耦合地線能夠有效降低雷擊時雙回配電線路上的感應電流分量,對線路具有較強的保護能力,減少線路因感應雷電壓而跳閘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用于雙回配電線路的防雷裝置,實現有效降低雷擊時雙回配電線路上的感應電流分量、達到增強線路防雷保效果護的目的。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雙回配電線路的防雷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架空地線2和耦合地線3,所述的架空地線2通過上抱箍1固定于雙回配電線路上橫擔7上方的輸電桿塔上,所述的耦合地線3通過下抱箍6固定于雙回配電線路下橫擔8下方的輸電桿塔上,架空地線和耦合地線均設有線夾4,通過線夾4與接地導線5連接后接地。
所述上抱箍與上橫擔的垂直距離為50~80mm;所述下抱箍與下橫擔的垂直距離為60~100mm。
所述架空地線為GJ-35鍍鋅鋼絞線;所述耦合地線為GJ-35鍍鋅鋼絞線。
所述上抱箍型號為D160;所述下抱箍型號為D220。
所述線夾型號為懸垂線夾;所述接地導線為鍍銅鋼絞線。
附圖說明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在雙回配電線路電桿上的應用實例施示意圖。
圖中:1、上抱箍,2、架空地線,3、耦合地線,4、線夾,5、接地導線,6、下抱箍,7、上橫擔,8、下橫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雙回配電線路的防雷裝置實施例,包括架空地線2和耦合地線3,架空地線2通過上抱箍1固定于雙回配電線路上橫擔7上方的輸電桿塔上,耦合地線3通過下抱箍6固定于雙回配電線路下橫擔8下方的輸電桿塔上,架空地線2和耦合地線3均設有線夾4,通過線夾與接地導線5連接接地。
所述架空地線2為GJ-35鍍鋅鋼絞線;所述耦合地線3為GJ-35鍍鋅鋼絞線。
所述上抱箍1型號為D160;所述下抱箍6型號為D220。
所述線夾4型號為懸垂線夾;所述接地導線5為鍍銅鋼絞線。
所述上抱箍1與上橫擔7的垂直距離為80~100mm;所述下抱箍6與下橫擔8的垂直距離為60~8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廣東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8429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電纜終端站的防爆裝置
- 下一篇:一種移動式輔助回路接插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