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支重輪鍛造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70552.X | 申請日: | 2013-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9014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丹兵;劉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泉州市泉永機械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J13/02 | 分類號: | B21J13/02;B21J13/14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 地址: | 362600 福建省泉***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支重輪 鍛造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鍛造模具制造技術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用于履帶式工程機械上的支重輪鍛造模具。
背景技術
支重輪是挖掘機、推土機等工程機械中與履帶配合使用的零件,用于支撐機器的重量,讓履帶沿著輪子前進,因此要求支重輪具有高強度和耐磨性?,F有的支重輪一般通過鍛造方式加工支重輪坯體,在鍛造工藝中,模具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支重輪的加工質量。傳統的支重輪鍛造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模芯,上模與下模形成支重輪的型腔、模芯設置于上模與下模之間形成支重輪中工作油腔的型腔,上模、下模的外形尺寸大、加工制造成本高,模具老化以后需要整體更換,維護時間長、維護成本高;鍛造時模芯上頂容易產生傾斜、影響產品質量,導致廢品率高、生產效率低、加工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支重輪鍛造模具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加工難度低、使用壽命產、產品質量好的支重輪鍛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左模、右模和頂桿,所述上模、下模、左模、右模形成一與支重輪相適配的型腔,上模底部設有用于沖壓出支重輪工作油腔的上凸塊、下模頂部設有與上凸塊相對應的下凸塊,所述頂桿貫穿于上凸塊和/或下凸塊內。
進一步的,所述上凸塊的高度大于下凸塊的高度。
進一步的,所述頂桿貫穿于下凸塊內。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支重輪鍛造模具,通過上模、下模、左模、右模共同形成支重輪型腔,大大降低了模具的加工難度,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壽命,而且單個模具之間可替換,縮短了維護時間和成本,取消了模芯,使用頂桿脫模,提高了模具的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支重輪鍛造模具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參照圖1所示,一種支重輪鍛造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左模3、右模4和頂桿5。上模1底部設有上凸塊11、下模2頂部設有與上凸塊11相對應的下凸塊21,上凸塊11的高度大于下凸塊21的高度,頂桿5貫穿于下凸塊21內。
參照圖1所示,上述支重輪鍛造模具的上模1、下模2、左模3、右模4共同形成與支重輪相適配的型腔,大大降低了模具的加工難度、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提高了模具之間可替換性、縮短了維護時間和成本;上凸塊11、下凸塊21共同形成支重輪工作油腔型腔的一部分,鍛造支重輪時頂桿5頂料平穩,保證產品的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泉州市泉永機械發展有限公司,未經泉州市泉永機械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7055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