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錨索均勻張拉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60081.4 | 申請日: | 2013-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6219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新鋒;徐拴海;吳璋;李建文;王曉東;劉小平;王祥任;曹建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21D20/00 | 分類號: | E21D2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朱海江 | 
| 地址: | 710077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均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巖土工程錨固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錨索均勻張拉裝置。
背景技術
利用預應力錨索張拉設備對錨索進行預應力張拉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整束錨索一次張拉鎖定,二是單根鋼絞線先后張拉分別鎖定。
這兩種方式都會造成同一束錨索內鋼絞線受力不同的問題,主要體現在:(1)同一束錨索中鋼絞線的伸長量相同,但每一根鋼絞線提供的預應力不同;(2)同一束錨索中由于張拉先后的原因,導致每一根鋼絞線伸長量不同,提供的預應力也不同。
該兩種張拉方式會對預應力錨索的穩定服役產生嚴重的安全隱患,出現單根鋼絞線拉斷和拔絲現象,單根鋼絞線荷載依次轉移和升高,導致錨索錨固力降低或整束錨索中鋼絞線多米諾骨牌式失效。
為此,本實用新型的設計者有鑒于上述缺陷,通過潛心研究和設計,綜合長期多年從事相關產業的經驗和成果,研究設計出一種錨索均勻張拉裝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錨索均勻張拉裝置,其結構簡單,裝卸操作便利,可以對整束錨索每根鋼絞線施加相同預應力,從而提高錨索的整體性和耐久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錨索均勻張拉裝置,包含兩塊油缸控位板和多個小型張拉油缸,兩塊油缸控位板固接于所述張拉油缸的兩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缸控位板周緣上等距設有至少三個鋼絞線孔,各鋼絞線孔周圍分別設有兩個具內螺紋的控位板螺孔;
所述張拉油缸的數量與鋼絞線孔的數量對應,各所述張拉油缸包含油缸體,所述油缸體為圓筒狀,其油缸內壁形成由鋼絞線通過的鋼絞線腔;所述油缸體后端設有油缸底板,該油缸底板為具中心通孔的圓盤,所述油缸底板的周緣上設有兩個與所述控位板螺孔對應的油缸螺孔,所述油缸體的前端設有油缸端板,該油缸端板為具中心通孔的圓盤,所述油缸端板的周緣上設有兩個與所述控位板螺孔對應的油缸螺孔;
所述油缸體在油缸內壁和油缸外壁之間形成活塞腔,一活塞位于活塞腔內以進行前后移動,所述活塞的活塞桿從油缸端板伸出所述油缸體。
其中,該油缸6內的活塞腔被活塞分為兩段,無活塞桿的一側為無桿油腔,無桿油腔的周緣上設有進油孔,有活塞桿的一側為有桿油腔,有桿油腔的周緣上設有出油孔,所述進油孔和出油孔通過油管連接至液壓油供給系統。
其中,在所述進油孔和出油孔處設有油壓檢測器,一控制單元連接至所述油壓檢測器和所述液壓油供給系統。
其中,所述液壓油供給系統包含油泵和至少兩個分配閥,該分配閥的數量與鋼絞線孔的數量相等,各分配閥連接至控制單元。
通過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的錨索均勻張拉裝置具有如下技術效果:
1、結構簡單,操作和裝卸便利;
2、一束錨索的每根鋼絞線設置單獨的油缸和油路,拉緊力更加均衡穩定;
3、控制完善,可實現所有油缸分別單獨工作但拉力均等,在每根鋼絞線的預應力達到相同值時停止張拉,進行預應力鎖定,實現錨索的均勻張拉;
4、各油缸均勻位于控位板周緣,從而給整個錨索的拉應力能對中平衡,實現了整體的張拉一致,更提高了張緊效果。
本實用新型將通過下面的具體實施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且進一步結合對附圖的說明將得到更加清楚和明顯的了解。
附圖說明
圖1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三束錨索油缸控位板的示意圖;
圖2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五束錨索油缸控位板的示意圖;
圖3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七束錨索油缸控位板的示意圖;
圖4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單根鋼絞線張拉油缸平面圖;
圖5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單根鋼絞線張拉油缸縱剖面圖;
圖6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單根鋼絞線張拉油缸橫剖面圖;
圖7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單根鋼絞線張拉油缸橫剖面圖。
附圖標記:1.控位板,2.鋼絞線孔,3.控位板螺孔,4.油缸體,5.油缸底板,6.油缸端板,7.活塞桿,8.進油孔,9.出油孔,10.無桿油腔,11.有桿油腔,12.油缸螺孔,13.油缸內壁,14.活塞,15.鋼絞線腔。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中的錨索均勻張拉裝置包含兩塊油缸控位板1和多個小型張拉油缸,兩塊油缸控位板1固接于所述張拉油缸的兩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未經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6008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蓄電池電解液灌加工裝
 - 下一篇:保溫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