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滑模系統可變徑裝配式滑模平臺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54976.7 | 申請日: | 2013-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616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蘇鵬;侯綱領;夏節文;李文蔚;曹春紅;劉建衛;楊步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化學工程第三建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11/22 | 分類號: | E04G11/22;E04H7/2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32207 | 代理人: | 蔣海軍 |
| 地址: | 232038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系統 可變 裝配式 平臺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滑模工程輔助裝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滑模系統可變徑裝配式滑模平臺。
背景技術
滑模工程技術是我國現澆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中機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現場場地占用少、結構整體性強、抗震性能好、安全作業有保障、環境與經濟綜合效益顯著的一種施工技術,通常簡稱為“滑模”。
但滑模不僅包含普通的模板或專用模板等工具式模板,還包括動力滑升設備和配套施工工藝等綜合技術,目前主要以液壓千斤頂為滑升動力,在成組千斤頂的同步作用下,帶動1米多高的工具式模板或滑框沿著剛成型的混凝土表面或模板表面滑動,混凝土由模板的上口分層向模板內澆灌,每層一般不超過30cm厚,當模板內最下層的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模板依靠提升機具的作用,沿著已澆灌的混凝土表面滑動或是滑框沿著模板外表面滑動,向上再滑動約30cm左右,如此連續循環作業,直到達到設計高度,完成整個施工。滑模施工技術作為一種現代(鋼筋)混凝土工程結構高效率的快速機械施工方式,在土木建筑工程各行各業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只要這些混凝土結構在某個方向是邊界不變化的規則幾何截面,便可采用滑模技術進行快速、高效率的施工制作或生產。在各種規則幾何截面的混凝土結構上,滑模技術顯示出無窮的威力。
目前,在造粒塔、筒倉等筒狀建筑物滑模施工中,采用整體輻射梁式滑模平臺施工,所用的滑模平臺輻射梁尺寸固定,只能適用于相同直徑的造粒塔、筒倉,且平臺各部分之間的連接均采用焊接,重復利用時需要更換較多部件,導致使用極不方便,且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通過專利檢索:中國專利申請號:201310065037.8,申請日:2013年3月1日,發明創造名稱為:鋼管扣件式滑模平臺系統,該申請案包括有位于待施工墻體中心的豎直的支承桿,支承桿上設置千斤頂,千斤頂與“開字”形的提升架連接并可驅動提升架提升;提升架兩側分別設置有上、下水平平行設置的上橫管和下橫管,上橫管與下橫管之間通過交叉的支撐管相互連接;所述上橫管、下橫管和支撐管均為建筑腳手架鋼管,它們之間的交叉點通過鋼管扣件相互連接,上橫管內側端與鋼質的滑模模板焊接連接;所述滑模模板外圍固定有鋼管制成的圍檁,圍檁與提升架之間通過橫向連接管連接;所述提升架及兩側的上、下橫管沿待施工墻體的水平縱向或環向延伸方向設置有多組,各組相鄰的上橫管之間通過縱向連接管相互連接,縱向連接管也為建筑腳手架鋼管,縱向連接管與上橫管之間通過鋼管扣件相互連接,縱向連接管上搭有腳手木板。該申請案雖然荷載輕,避免了滑模施工中因荷載過大而引起的提升困難的問題,但是其滑模平臺的直徑無法根據實際需要而調整或在調整時需要更換多數部件,導致使用不方便,無法適用于多種規格的墻體施工,各部件重復利用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1.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滑模平臺輻射梁尺寸固定,不方便根據實際需要調整滑模平臺尺寸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滑模系統可變徑裝配式滑模平臺,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通過更換變徑輻射梁桁架組件,以達到增大或減小輻射梁長度(即:增加或減小滑模平臺的直徑)的目的。
2.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化學工程第三建設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化學工程第三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5497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