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控制器防水結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447374.9 | 申請日: | 2013-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461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賈士卿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市松正電動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5/06 | 分類號: | H05K5/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308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控制器 防水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控制器結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采用端座方形槽和橡膠塞的控制器防水結構。
背景技術:
控制器的的銅排在國內外同類產品中采用直接輸出形式,即在的端座上打出矩形孔,再將銅排穿過矩形孔并固定銅排即完成銅排的安裝,所采取的防水措施多為矩形孔和銅排截面的大小保持一致形成兩者間的緊密接觸。然后即使矩形孔與銅排配合緊密,仍然會存在細小的縫隙,且由于震動等原因,縫隙也會逐漸增大,在雨天等工況下后容易使積水深入控制器內部,導致控制器無法正常工作,影響了控制器的正常使用,也降低了控制器的使用壽命。因此,控制器銅排處的防水密封需要進行改進性設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通過在端座上設置方形槽,并塞入橡膠塞從而形成防水隔層的控制器防水結構。
其技術方案為:
包括外殼、底板、端座、銅排,端座固定在外殼和底板上,外殼、底板、端座共同圍成控制器殼體,還包括若干橡膠塞;端座的內側面上具有若干方形槽,方形槽的數量等于橡膠塞的數量等于銅排的數量;每一個方形槽的外側面具有第一矩形孔,每一個方形槽內側面還具有第二矩形孔,第二矩形孔貫穿端座,每一個橡膠塞上也具有第三矩形孔;橡膠塞塞入方形槽中,對于每一個方槽及塞入其內的橡膠塞,方槽外側面上的第一矩形孔、方槽內側面上的第二矩形孔、橡膠塞上的第三矩形孔在同一直線上,銅排從控制器殼體外部依次穿過第二矩形孔、第三矩形孔、第一矩形孔。
方形槽位于的端座的內側面為端座面向控制器殼體內部的側面且方形槽的槽方向平行于端座面向控制器殼體內部的側面的延伸方向。
第一矩形孔所位于的方形槽的外側面是指其面向控制器殼體內部的側面。
第二矩形孔所位于的方形槽的內側面是指方形槽的側面中與內側面相對的那個面,實際上為端座的內側面。
第一矩形孔、第二矩形孔、第三矩形孔的大小要保證銅排可穿過以上三種矩形孔,且銅排在穿過第三矩形孔時,銅排與第三矩形孔形成過盈配合即銅排的截面大小大于第三矩形孔的大小。
橡膠塞上的第三矩形孔上具有橡膠薄膜,銅排在穿過第三矩形孔時通過貫穿薄膜,薄膜可進一步阻斷滲水。
銅排、方形槽、橡膠塞的數量相等,為3個或5個。
橡膠塞塞入方形槽中時,橡膠塞對方形槽的槽內各側面形成過盈填充。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較傳統(tǒng)的控制器防水結構有顯著的優(yōu)勢,具體表現在:
(1)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器防水結構僅通過增加方形槽和橡膠塞這兩個結構即實現了控制器在銅排的防水效果,整個結構簡單,各部件加工方便,防水結構的制造成本低。
(2)本實用新型的采用橡膠塞過盈填充的方式,不僅防水效果佳,且橡膠塞裝配和拆卸簡單,各部件易于更換,適用于批量化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器防水結構的部分剖視圖1;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器防水結構的部分剖視圖2;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器防水結構的部分剖視圖3;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器防水結構的組裝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器防水結構的外部立體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來敘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做進一步詳述,以下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描述只是示例性,并不是為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所要保護的主題,對于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實施例還存在的其他在權利要求保護范圍內的變化,都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需要保護的主題。
如圖1至圖5所示,1是外殼,2是底板,3是端座,3a是方形槽,3b第一矩形孔,3c是第二矩形孔,4是銅排,5是橡膠塞,5a第三矩形孔,5b是橡膠薄膜。
圖1為在橡膠塞5和銅排4未安裝時的剖視圖部分視圖,圖2為橡膠塞5塞入方形槽3a、銅排4未安裝時的剖視圖部分視圖,圖3為橡膠塞5和銅排4都安裝時的剖視圖部分視圖;圖1至圖3可將橡膠塞5、方形槽3a、端座3的各部分安裝結構均清晰顯示。圖5為從外部看的該控制器的立體視圖,外殼1、底板2、端座3共同圍成控制器殼體,端座3固定在外殼1和底板2上,銅排4固定在端座3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市松正電動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市松正電動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4737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