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車輛的后背門以及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45126.0 | 申請日: | 2013-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0192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2 |
| 發明(設計)人: | 韓麗;解保新;丁祎;康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J5/10 | 分類號: | B60J5/10;E05B1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黃燦;程美瓊 |
| 地址: | 1013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后背 以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的后背門以及車輛,屬于車輛的結構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數兩廂車的后背門的后背門鎖均配置有應急開啟手柄,目的是在緊急時刻能夠快速打開后背門,進行逃生或者其他用途。因此,后背門鎖應急開啟手柄需在最短時間內方便開啟。
需要應急開啟時往往是時間緊迫,須快速開啟后背門,而現有結構為了外觀要求或者后背門鎖本身結構等原因,其后背門鎖的應急開啟手柄往往隱藏于后背門內側的飾板內,后背門飾板通常由左右并排的兩部分組成,應急開啟時需撬開后背門飾板后將手或其他工具深入后背門飾板內進行開啟,這樣后背門應急開啟浪費的時間長,且通常是在視線不佳的情況下進行該應急開啟操作。
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是,迫切需要車輛的后背門在操作簡單的情況下就可以快速開啟。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車輛的后背門以及車輛,使得能夠在操作簡單的情況下就可以從車內側快速開啟的車輛的后背門。
為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車輛的后背門,其包括:后背門骨架、位于所述后背門骨架內側的后背門飾板、以及安裝在所述后背門骨架上的后背門鎖,所述后背門鎖具有應急開啟手柄,在所述應急開啟手柄上設有開啟按鈕,在所述后背門飾板上的對應于所述開啟按鈕的位置處設有彈性區域;所述彈性區域受壓變形后擠壓所述開啟按鈕,所述開啟按鈕受壓后擠壓所述應急開啟手柄,進而將所述后背門鎖由鎖閉狀態轉變至開啟狀態,以打開車輛的后背門。
為避免誤碰到所述彈性區域導致車輛的后背門在不必要的情況下開啟,在所述后背門鎖處于鎖閉狀態時,所述彈性區域與所述開啟按鈕可以是分離的。當然,并不局限于此,在所述后背門鎖處于鎖閉狀態時,所述彈性區域與所述開啟按鈕也可以是接觸的。
上述各技術方案提供的所述開啟按鈕包括固定在所述后背門骨架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穿設有壓桿,所述壓桿上套設有復位彈簧,且此時所述彈性區域與所述壓桿對應;所述彈性區域受壓變形后擠壓所述壓桿,所述壓桿擠壓所述應急開啟手柄,進而將所述后背門鎖由鎖閉狀態轉變至開啟狀態,以打開車輛的后背門;所述彈性區域的壓力解除后,所述壓桿在所述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復位。
具體就壓桿而言,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所述壓桿包括相互連接的柱狀部和基部,所述柱狀部的徑向尺寸小于所述基部的徑向尺寸,且在所述柱狀部上遠離所述基部的位置處設有徑向凸緣,所述復位彈簧位于所述徑向凸緣與所述底座之間。
其中,所述基部上具有弧形導軌,所述弧形導軌的一端遠離所述底座、另一端靠近所述底座,在所述后背門鎖處于鎖閉狀態時,所述弧形導軌的遠離所述底座的一端與所述應急開啟手柄接觸。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應急開啟手柄具有圓柱形的頭部,所述弧形導軌與所述應急開啟手柄的所述圓柱形的頭部接觸。
而且,所述弧形導軌的兩端處均設有阻擋所述應急開啟手柄的所述圓柱形的頭部脫離所述弧形導軌的阻擋部。
具體就底座而言,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所述底座上設有中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設有通孔,所述壓桿依次穿設在所述通孔和所述底座中,且所述徑向凸緣和所述復位彈簧容納于所述凸起部內。
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車輛,其具有如上任意一項技術方案所述的車輛的后背門。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輛的后背門及車輛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在所述后背門鎖的應急開啟手柄上設有開啟按鈕,在所述后背門飾板上的對應于所述開啟按鈕的位置處設有彈性區域,借助于這一結構,所述彈性區域受壓變形后擠壓所述開啟按鈕,所述開啟按鈕受壓后擠壓所述應急開啟手柄,進而將所述后背門鎖由鎖閉狀態轉變至開啟狀態,以打開車輛的后背門。這樣,僅需輕推后背門飾板上的彈性區域即可按動后背門應急開啟按鈕,從而實現后背門鎖的應急開啟,在緊急狀況下,能非常快速地打開后背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車輛的后背門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車輛的后背門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車輛的后背門中開啟按鈕和應急開啟手柄組裝后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車輛的后背門中開啟按鈕的立體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4512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