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型Spar浮式海上風電平臺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37180.0 | 申請日: | 2013-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392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趙成璧;王紅梅;江峰;陳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船重工建筑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38/00 | 分類號: | B63B3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師事務所 11337 | 代理人: | 趙建剛 |
| 地址: | 10002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spar 海上 平臺 | ||
1.一種新型Spar浮式海上風電平臺,由發電機組系統和支撐體系組成;所述發電機組系統包括葉片(1)、輪轂(2)和發電機組(3);所述支撐體系包括上部的塔架(4)及其下部的基礎;所述發電機組(3)與所述葉片(1)通過所述輪轂(2)與所述塔架(4)連接在一起,所述塔架(4)底部通過法蘭和基礎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Spar浮式海上風電平臺由一系列鋼制的平臺上體結構(5)、第一浮箱式結構連接段(6)、硬艙(7)、中央過渡壓載水艙區域(8)、阻尼板(9)、軟艙(10)、桁架結構連接段(11)、第二浮箱式結構連接段(12)、錨泊系統(13)和電纜(14)組成;所述硬艙(7)由三根立柱呈120°放射狀布置組成,且通過所述第一浮箱式結構連接段(6)與所述平臺上體結構(5)連為一體;所述硬艙(7)下端固定連接著所述中央過渡壓載水艙區域(8),所述中央過渡壓載水艙區域(8)通過所述桁架結構連接段(11)連為一體,所述中央過渡壓載水艙區域(8)中間段固定連接著三組所述阻尼板(9),所述中央過渡壓載水艙區域(8)下端固定連接著所述軟艙(10);所述軟艙(10)采用永久固定壓載方式,艙內填充重物,所述新型Spar浮式海上風電平臺的浮心高于重心;所述錨泊系統(13)采用傳統錨固方式連接到海底錨點;所述電纜(14)自所述發電機組(3),經所述塔架(4)、所述第一浮箱式結構連接段(6)、所述桁架結構連接段(11)、所述第二浮箱式結構連接段(12)的電纜通道連接到變電站,接入終端電網系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Spar浮式海上風電平臺,其特征是:所述硬艙(7)、所述中央過渡壓載水艙區域(8)、所述阻尼板(9)和所述軟艙(10)通過所述桁架結構連接段(11)、所述第一浮箱式結構連接段(6)、所述第二浮箱式結構連接段(12)連為一體,且呈120°放射狀布置組成,橫向間距取為設計波長的一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Spar浮式海上風電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箱式結構連接段(6)、所述桁架結構連接段(11)、所述第二浮箱式結構連接段(12)設有可使海上風電系統電纜穿過的通孔,所述第一浮箱式結構連接段(6)、所述第二浮箱式結構連接段(12)能夠為平臺提供較大的浮力;所述第二浮箱式結構連接段(12)設有壓載水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Spar浮式海上風電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過渡壓載水艙區域(8)固定連接三組所述阻尼板(9),每組兩塊,整體共為6塊,所述阻尼板(9)為圓形或正多邊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Spar浮式海上風電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軟艙(10)呈120°放射狀布置組成,所述軟艙(10)通過所述第一浮箱式結構連接段(6)連為一體,并設有固定壓載艙。?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Spar浮式海上風電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泊系統(13)分為上部三組、下部三組,每組由二根系泊索組成,采用半張緊的復合懸鏈線式系泊;即每根系泊索都呈錨鏈-鋼纜-錨鏈型式。?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Spar浮式海上風電平臺,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系泊索都呈錨鏈-鋼纜-錨鏈型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船重工建筑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船重工建筑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3718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