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引線框架模具內引線共面性的矯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34175.4 | 申請日: | 2013-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412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吳桂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康迪普瑞模具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0 | 分類號: | 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師事務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引線 框架 模具 共面性 矯正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引線框架模具內引線共面性的矯正裝置,屬于先進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技術是在沖裁結束后,在出料前設置一步整平步驟。由于型孔全部沖制完畢,統一整平不能有效的調整產品的共面性,造成產品品質不穩定,生產效率低且人工成本高,滿足不了市場的使用需求,降低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如圖1所示,在沖裁過程中,管腳變形區的材料凸緣部分在切向壓應力作用下,很可能因為失穩而發生起皺現象,洋紅色區域為易發生起皺區域。為了防止管腳前端起皺,在管腳型腔變形區周邊上增加壓料筋,施加的作用力成為壓邊力σ2。這樣,材料被壓緊在凹模平面上,當沖裁時工件管腳凸緣部分在強壓筋與凹模平面之間被加強壓料力,使工件不致失穩而起皺。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多管腳、密間距的引線框架產品模具內引線共面性的控制問題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引線框架模具內引線共面性的矯正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凹模板上按一定距離設有數個整平凹模,整平凹模上方一一對應設有整平凸模,整平凸模為長方體,底部表面呈內凹狀,整平凹模與整平凸模重合后整體截面呈長方形,長方形的四角邊緣處為整平凹模上的邊緣凹穴,中心為整平凹模上的中心凹穴,中間橫向設有整平凹模上的中間凹槽,其余部分為整平凸模的凸起部分。
凸模與凹模之間還設有條帶。
整平凹模呈方形或三角錐臺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極大程度上提高了產品品質,降低管腳彎曲程度,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及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截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至圖2所示,凹模板7上裝有整平凹模2,整平凹模2呈方形,整平凸模1表面呈內凹狀,整平凹模2與整平凸模1重合后整體截面呈長方形,長方形的四角邊緣處為整平凹模2上的邊緣凹穴3,中心為整平凹模2上的中心凹穴4,中間橫向設有整平凹模2上的中間凹槽5,其余部分為整平凸模的凸起部分,整平凸模1與整平凹模2之間設有條帶6,管腳型腔沖裁完畢,使用整平凸模1把管腳前端壓平,整平時,整平凸模1表面的凸起和整平凹模2平面共同作用,加強內引線部分的壓料力,保證內引腳的最終的位置度,中間凹穴4防止管腳扭斜。
實施例2:整平凹模呈三角錐臺形。
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康迪普瑞模具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康迪普瑞模具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3417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擺桿式折彎整形模具
- 下一篇:一種修邊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