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振蕩電源電路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433291.4 | 申請日: | 2013-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458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岳周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重慶宇通系統(tǒng)軟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M7/537 | 分類號: | H02M7/537 |
| 代理公司: | 重慶為信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錦曦 |
| 地址: | 401121 重慶市渝***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振蕩 電源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源電路,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傳感器供電的振蕩電源電路。
背景技術
隨著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普及,傳感器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不同類型的傳感器對電源的需求不一樣,并且有些傳感器還需要采用交流供電。
然而在現(xiàn)有的信號處理電路中,常常提供的都是直流電源,要想利用本地直流電源實現(xiàn)交流供電,因此需要一個振蕩電源電路進行轉(zhuǎn)換。
常用的振蕩電路往往只能將簡單的直流電源起振為交流電源,其輸出頻率比較單一,對于多參數(shù)采樣系統(tǒng)而言,不同傳感器所需的供電頻率往往存在差異,因此現(xiàn)有的振蕩電源電路兼容性不強。
實用新型內(nèi)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振蕩電源電路,該電路可以對本地提供的直流電源轉(zhuǎn)換為不同頻率的交流電源,從而為不同類型的傳感器供電,提高系統(tǒng)的兼容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振蕩電源電路,包括直流電源正極輸入端和直流電源負極輸入端,其關鍵在于:所述直流電源正極輸入端與三極管Q1的集電極相連,三極管Q1的發(fā)射極與三極管Q2的發(fā)射極相連,三極管Q2的集電極與所述直流電源負極輸入端相連,在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基極之間連接有電阻R3,在三極管Q2的集電極與基極之間連接有電阻R4,在三極管Q1的基極與三極管Q2的基極之間還串行連接有電容C4和電容C5,所述電容C4的兩端反向連接有旁通二極管D1,所述電容C5的兩端反向連接有旁通二極管D2,電容C4和電容C5的公共端與可變電感L3的一個固定端連接,可變電感L3的另一固定端與電阻R5的一端相連,電阻R5的另一端作為振蕩電源電路的一個輸出端,可變電感L3的滑動端連接在三極管Q1的發(fā)射極上,在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三極管Q2的集電極之間還串行連接有電容C2和電容C3,電容C2和電容C3的公共端作為振蕩電源電路的另一輸出端;
所述三極管Q1為NPN管,所述三極管Q2為PNP管。
本實用新型利用二極管D1、二極管D2的導通特性以及電容C4、電容C5和可變電感L3的充放電特性使三極管Q1和三極管Q2導通,從而將直流電源正極輸入端和直流電源負極輸入端輸入的直流電源變化為交流電源輸出,電容C2和電容C3為隔直電容,調(diào)節(jié)可變電感L3滑動端的位置可以實現(xiàn)輸出頻率的改變,從而適應不同類型傳感器的電源需求。
作為進一步描述,所述直流電源正極輸入端與三極管Q1的集電極之間串行連接有電感L1和限流電阻R1,所述直流電源負極輸入端與三極管Q2的集電極之間串行連接有電感L2和限流電阻R2。
為了實現(xiàn)多個傳感器的電源供電,在振蕩電源電路的輸出端上連接有隔離變壓器L4。
為了保證輸出更加穩(wěn)定,所述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三極管Q2的集電極之間還連接有濾波電容C1。
為了更好的適應不同的傳感器,振蕩電源電路輸出端輸出的交流電源頻率為70~100KHz。
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是:電路結(jié)構(gòu)簡單,能夠?qū)⒈镜刂绷麟娫凑{(diào)整為交流電源供傳感器使用,利用可變電感調(diào)整輸出頻率,從而為實現(xiàn)不同類型的傳感器供電,提高了系統(tǒng)的兼容性。
附圖說明
圖1是具體實施例1的電路原理圖;
圖2是具體實施例2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振蕩電源電路,包括直流電源正極輸入端和直流電源負極輸入端,所述直流電源正極輸入端與三極管Q1的集電極相連,三極管Q1的發(fā)射極與三極管Q2的發(fā)射極相連,三極管Q2的集電極與所述直流電源負極輸入端相連,在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基極之間連接有電阻R3,在三極管Q2的集電極與基極之間連接有電阻R4,在三極管Q1的基極與三極管Q2的基極之間還串行連接有電容C4和電容C5,所述電容C4的兩端反向連接有旁通二極管D1,所述電容C5的兩端反向連接有旁通二極管D2,電容C4和電容C5的公共端與可變電感L3的一個固定端連接,可變電感L3的另一固定端與電阻R5的一端相連,電阻R5的另一端作為振蕩電源電路的一個輸出端,可變電感L3的滑動端連接在三極管Q1的發(fā)射極上,在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三極管Q2的集電極之間還串行連接有電容C2和電容C3,電容C2和電容C3的公共端作為振蕩電源電路的另一輸出端;
所述三極管Q1為NPN管,所述三極管Q2為PNP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重慶宇通系統(tǒng)軟件有限公司,未經(jīng)重慶宇通系統(tǒng)軟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33291.4/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