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光電混合動力太陽能蒸汽發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27264.6 | 申請日: | 2013-07-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177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2 |
| 發明(設計)人: | 薛根;程孝龍;趙冬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輕工業自動化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22B1/00 | 分類號: | F22B1/00;F24J2/10;F24J2/24;F24J2/20;F24J2/34;F24J2/3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關壽 |
| 地址: | 310015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光電 混合 動力 太陽能 蒸汽 發生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蒸汽發生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和補充動力混合使用的的蒸汽發生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傳統能源的危機及環境的日益惡化,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勢在必行。太陽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資源豐富,即可免費使用,又無需運輸,對環境無任何污染,為人類創造了一種新的生活形態。我國處于工業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能源消耗也日漸攀升,節約能源、減少污染,工業生產中充分利用太陽能是國家節能減排,企業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重要手段。?
傳統的蒸汽發生器通常通過媒加熱或電加熱手段來產生蒸汽,此類蒸汽發生器不僅浪費資源且效力低,同時存在環境污染的問題。?
現在也有一些太陽能蒸汽發生器,通過支架和高溫集熱器以及流體通道將蒸汽原液蒸汽汽化,這種太陽能蒸汽發生器不僅對太陽能集熱要求很高,而且技術工藝復雜,因為地球繞太陽轉動,各種不同季節、不同氣候,不同時間段、不同地域,這時太陽能蒸汽發生器都需按實際情況進行重新調整和設定,給使用帶來不便,也限制了太陽能蒸汽發生器的大范圍工業化使用。?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節約能源,減少污染,不僅可以全年、全天候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陽能的蒸汽發生器,而且能夠隨時滿足企業所需而生產蒸汽,能極大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一種太陽能與其他補充能源混合動力蒸汽發生器。?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光電混合動力太陽能蒸汽發生器,包括太陽能集熱裝置、太陽能儲能裝置、蒸汽發生裝置、熱力補充裝置和控制系統,所述蒸汽發生裝置與太陽能集熱裝置通過導熱管連通,所述太陽能儲能裝置通過導熱管與太陽能集熱裝置和蒸汽發生裝置連通,所述熱力補充裝置與蒸汽發生裝置相連,所述用于控制太陽能集熱、太陽能儲能和運行熱力補充裝置的控制系統分別與太陽能集熱裝置、太陽能儲能裝置、蒸汽發生裝置和熱力補充裝置電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太陽能集熱裝置包括高溫集熱器和中溫集熱器,所述的高溫集熱器通過導熱管與高溫太陽能儲能裝置連通;所述高溫集熱器通過導熱管與蒸汽發生裝置連通;所述中溫集熱器通過導熱管與中溫太陽能儲能裝置相連。?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高溫集熱器為槽型太陽能集熱器,所述槽型太陽能集熱器包括槽式反射鏡、置于槽式反射鏡聚焦點上與導熱管密封連接的太陽能集熱管,所述太陽能集熱管前端輸出聚熱后的導熱介質,所述導熱介質流入所述導熱管一端,所述導熱管該端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導熱介質經導熱管輸入蒸汽發生裝置,所述導熱管設置閘閥和泵;所述的中溫集熱器為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所述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吸收太陽能,所述導熱介質輸入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后加熱,所述加熱后的導熱介質經導熱管輸入中溫太陽能儲能裝置,所述導熱管流入所述導熱介質一端設置溫度傳感器,所述導熱介質自中溫太陽能儲能裝置輸出后,通過導熱管輸入中溫集熱器,所述導熱管設置泵。?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太陽能集熱裝置設有太陽跟蹤系統,所述的太陽跟蹤系統設有太陽光傳感器和轉動控制器,用于控制高溫集熱器的槽式反射鏡和中溫集熱器接收太陽輻射面朝向太陽光照射方向。?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導熱介質為導熱油或換能液。?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太陽能儲能裝置包括蓄熱腔,所述蓄熱腔內填充蓄熱介質。?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蒸汽發生裝置內設有換熱管,所述換熱管與導熱管相連通,所述蒸汽發生裝置內設置防過壓傳感器和水位測量儀。?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中溫太陽能儲能裝置穿過一進水管,所述進水管的出水端通入蒸汽發生裝置,所述進水管設置泵。?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熱力補充裝置為電加熱裝置,所述電加熱裝置包括伸入蒸汽發生器內的電熱管。?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控制裝置包括控制面板、控制模塊、數據存儲模塊、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風力傳感器、光線傳感器和水位測量儀,所述數據存儲模塊、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風力傳感器、光線傳感器和水位測量儀分別與控制模塊電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輕工業自動化研究所,未經輕工業自動化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2726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