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防飛物撞擊背心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26984.0 | 申請日: | 2013-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677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建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余姚市葉丹服飾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1D13/00 | 分類號: | A41D13/00 |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胡小永 |
| 地址: | 3154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飛物 撞擊 背心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護服飾,特指一種能夠為汽車司乘人員提供安全保障的防飛物撞擊背心。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路建設日益發達,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但高速公路在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時,同樣存在著危險,每年都很多的人因在高速公路發生車禍而失去生命。在高速公路上會存在著這樣的一種情況,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車輛會因對向飛來的物體而發生車禍,同時,由于行駛車輛的司機是坐在車輛的最前面,受到的威脅最大,甚至威脅到了司機的生命。例如:“最美司機”吳斌一案,司機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過程中,突然遭受到鐵塊(后確認為制動轂殘片)的撞擊,該鐵塊瞬間擊穿擋風玻璃,而后擊中司機,后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而目前并沒有一種防護服飾是針對高速司機使用的,對于高速司機來說,急需要一種防護服飾來保障生命安全。
實用新型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問題,特提供一種能夠在受撞擊時有效的延長撞擊物與被撞司機之間的瞬間接觸,同時,還能夠將一個方向的撞擊力最大限度的分散掉,增大接觸面的防飛物撞擊背心。
二、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防飛物撞擊背心,包括有衣體及設置在衣體內的防撞裝置,其中,上述防撞裝置包括有兩個以上相對設置的防撞板,上述防撞板之間通過緩沖彈性件相連接。
作為優化,上述防撞板之間還設置有彈性緩沖體,該彈性緩沖體與其中一個防撞板粘結成一體。
作為優化,上述緩沖彈性件為彈簧、扭簧、U形彈片或其結合中的一種。
三、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可對高速司乘人員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保障司乘人員的生命安全。從“最美司乘人員”吳斌一案的技術分析來看,外界飛來的鐵塊只需0.0002秒就可擊穿汽車的擋風玻璃,而后就直接擊中司乘人員,而一般人體所能承受的壓力為四到五個標準大氣壓,但很可能致傷,而超過上述壓力則直接威脅到生命安全;本實用新型通過防撞裝置對撞擊的物體進行攔截、降速及降低沖擊力,可使撞擊的物體在撞擊到司乘人員的壓力少于四到五個標準大氣壓,保障司乘人員的生命安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防撞裝置的剖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二防撞裝置的剖面圖。
圖中,1為防撞裝置,2為防撞板,3為緩沖彈性件,4為彈性緩沖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防飛物撞擊背心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方式一: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防飛物撞擊背心,包括有衣體(圖中未示出)及設置在衣體內的防撞裝置1,其中,上述防撞裝置1包括有兩個相對設置的防撞板2,防撞板2由較高硬度、較低重量的材料制成,上述防撞板2之間通過緩沖彈性件相連接,上述緩沖彈性件為彈簧、扭簧、U形彈片或其結合中的一種,以怎樣的形式設置緩沖彈性件或是設置多少的緩沖彈性件可根據實際的需要進行設置。上述防撞板2之間還設置有彈性緩沖體,該彈性緩沖體由高硬度、高彈性的塑材制成,該彈性緩沖體與其中一個防撞板2粘結成一體,上述彈性緩沖體可以塊狀形式在防撞板2一側面設置多個,也可以環狀或者其他幾何形狀設置在防撞板2上。
當外界的撞擊物飛來撞向司機時,首先會擊穿汽車的擋風玻璃,而后再撞擊到司機的身上的防撞裝置1上,當撞擊物撞擊到防撞板2時,防撞板2會沿著撞擊的方向移動,在防撞板2移動的同時,收到緩沖彈性件彈力的擠壓,從而降低撞擊物的沖擊力,此外,當兩個防撞板2將要貼合時,設置在其中一個防撞板2一側面的彈性緩沖體會起到緩沖的作用,再次起到緩沖的作用,進一步的降低撞擊物的沖擊力;當撞擊物因撞擊力巨大而擊穿第一層防撞板2時,會接著撞擊第二個防撞板2,而擊穿第一個防撞板2后的撞擊物會因擊穿第一個撞擊板而損失較大的撞擊力,無法在擊穿第二個防撞板2,從而保障了司機的生命安全。
實施方式二: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方式一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實施例設置由兩層的防撞裝置1,共有三個防撞板2,而設置在中間的防撞板2是兩個防撞裝置1共有的防撞板2,如此設計,可適當的降低防撞板2的厚度,降低整體的重量,此外,兩層防撞裝置1的設置,在保障司機生命安全的同時,降低司機在受到撞擊物后受傷的程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余姚市葉丹服飾有限公司,未經余姚市葉丹服飾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2698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