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生物膜剝離管式反應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25731.1 | 申請日: | 2013-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3336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徐善文;趙立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善文;趙立軍 |
| 主分類號: | C02F3/00 | 分類號: | C02F3/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張利明 |
| 地址: | 150090 黑龍江省哈爾濱***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膜 剝離 反應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膜剝離反應器,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是污水處理的兩大主要工藝,隨著城市進程加快和工業技術進步,污水的水質越來越復雜,處理難度不斷加大,排水標準卻不斷提高,現有的生物膜和活性污泥法面臨挑戰。
泥膜共存技術集成了生物膜和活性污泥法的優點,通過投加生物填料實現泥膜共存共生,成倍提高了生化池的污泥活性和污泥負荷,正逐步成為污水處理技術的主流。但泥膜共存技術存在載體上老化生物膜無法脫落,堵塞載體空隙和傳質通道,嚴重影響生化池的處理能力和效率。為解決載體堵塞問題,采取了增加曝氣量和曝氣強度的措施,但該措施不但增加能耗,而且極易導致污泥解體和沉淀池翻泥。因此,泥膜共存技術的關鍵是如何實現生物載體的自動脫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泥膜共存技術中載體上老化的生物膜無法自動脫落的問題,現提供一種生物膜剝離管式反應器。
生物膜剝離管式反應器,它包括:反應器、外空腔、內空腔、載體提升管、進水喇叭口、壓縮空氣噴射頭、壓縮空氣管、氣量調節閥門和空氣壓縮機;
反應器的進水口連通載體提升管的頂部端口,載體提升管的底部端口連通進水喇叭口的窄口,載體提升管的下部側壁開有通孔,壓縮空氣管的一端伸入該通孔中,且壓縮空氣管的側壁與該通孔之間密封連接;壓縮空氣噴射頭位于載體提升管內部,且壓縮空氣噴射頭的噴射方向為豎直向上;所述壓縮空氣管的一端與壓縮空氣噴射頭的進氣端連通;壓縮空氣管的另一端連通氣量調節閥門的出氣口,氣量調節閥門的進氣口連通空氣壓縮機的出氣口;
外空腔為第一下圓錐和第一上圓錐組成的密封結構,內空腔為第二下圓錐和第二上圓錐組成的密封結構,內空腔通過支架固定在外空腔內部,所述內空腔與外空腔之間的空隙為脫膜流道;外空腔固定在反應器內部并與反應器形成一體式結構,第一下圓錐的錐尖處開有進水口,該進水口為反應器的進水口;第一上圓錐的錐尖處開有出水口,該進水口為反應器的出水口。
上述生物膜剝離管式反應器,它還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進水口連通反應器的出水口。
上述反應器位于生物膜剝離管式反應器由上至下的三分之一長度處。
第一下圓錐和第二下圓錐之間的空隙寬度與第一上圓錐和第二上圓錐之間的空隙寬度的比例為1:3,第二下圓錐的內壁與中心線夾角介于30°至40°之間。
上述壓縮空氣噴射頭的噴射端與進水喇叭口寬端的距離為1m。
壓縮空氣噴射頭的進氣端與進水喇叭口寬端的距離為0.5m。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生物膜剝離管式反應器利用高壓氣流將載體填料和污水一起被提升進入反應器中,載體填料經過脫膜流道時,由于脫膜流道內部空隙寬度的不同變化,使污水中的填料受到瞬間的壓力驟變,進而導致載體填料上的生物膜受到高頻變壓擠壓而自動脫落,達到載體上老化的生物膜自動脫落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生物膜剝離管式反應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參照圖1具體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的生物膜剝離管式反應器,它包括:反應器2、外空腔31、內空腔32、載體提升管4、進水喇叭口5、壓縮空氣噴射頭6、壓縮空氣管7、氣量調節閥門8和空氣壓縮機9;
反應器2的進水口連通載體提升管4的頂部端口,載體提升管4的底部端口連通進水喇叭口5的窄口,載體提升管4的下部側壁開有通孔,壓縮空氣管7的一端伸入該通孔中,且壓縮空氣管7的側壁與該通孔之間密封連接;壓縮空氣噴射頭6位于載體提升管4內部,且壓縮空氣噴射頭6的噴射方向為豎直向上;所述壓縮空氣管7的一端與壓縮空氣噴射頭6的進氣端連通;壓縮空氣管7的另一端連通氣量調節閥門8的出氣口,氣量調節閥門8的進氣口連通空氣壓縮機9的出氣口;
外空腔31為第一下圓錐和第一上圓錐組成的密封結構,內空腔32為第二下圓錐和第二上圓錐組成的密封結構,內空腔32通過支架固定在外空腔31內部,所述內空腔32與外空腔31之間的空隙為脫膜流道3;外空腔31固定在反應器2內部并與反應器2形成一體式結構,第一下圓錐的錐尖處開有進水口,該進水口為反應器2的進水口;第一上圓錐的錐尖處開有出水口,該進水口為反應器2的出水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善文;趙立軍,未經徐善文;趙立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2573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