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易打插鋼管樁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16751.2 | 申請日: | 2013-07-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611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謝銘;謝廣言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正方交通建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5/28 | 分類號: | E02D5/28;E02D5/48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 地址: | 321025 浙江省金***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易打插 鋼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管樁,特別是一種通過打擊、振動或旋轉壓入施工法施工的鋼管樁。
背景技術
常規鋼管樁為圓柱形;在打擊、振動或旋轉壓入施工過程中,鋼管樁的下端部分在地基大壓強的作用下容易產生卷曲變形,導致鋼管樁難以打到設定深度。同時由于鋼管樁外圓周面受到地基側向擠壓產生的摩擦力,隨著插入深度增加,作用在鋼管樁上的摩擦阻力也大為增加,對打樁設備的壓強要求就更高。因此,在鋼管樁施工過程中如何減小施工阻力,又能確保鋼管樁能夠承受相應的承載力,是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鋼管樁的改進,該鋼管樁應具有施工阻力較小、又能承受設計載荷的特點,并且結構簡單、制作方便、耗材較少、經濟實用。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易打插鋼管樁,其特征在于該鋼管樁包括內徑相同、自上而下排列并焊接連為一體的上鋼管、中鋼管以及下鋼管;中鋼管位于中間位置且其壁厚小于上鋼管和下鋼管,中鋼管的外圓周面上還焊接有若干個沿軸向布置以用于提高承載能力的加強筋;所述下鋼管的下半部分外圓周面為由上而下逐漸變小的圓錐面。
所述若干個加強筋所形成的空間輪廓外徑小于或等于上鋼管的外徑以及下鋼管的外徑。
所述上鋼管的外徑與下鋼管的外徑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下鋼管的下半部分制成圓錐面后,底端形成了一個帶尖口的樁前端,有效減小了鋼管樁插入地基所需的壓強(減小了打樁壓力);中鋼管的外圓周面變小并且加焊若干個加強筋后,減小了中鋼管與地基的接觸面積,也大幅度減小了下插時的摩擦阻力,進一步減小了打樁壓力;因而本實用新型在施工過程中打插速度明顯加快,工作效率顯著提高,還進一步降低了施工成本。
此外,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鋼材用量較少,適合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所示的易打插鋼管樁1,包括內徑相同且自上而下焊接聯為一體的上鋼管2、中鋼管4、下鋼管5(兩兩鋼管內表面之間的接縫部位最好保持光滑過渡)。中鋼管位于中間位置且其壁厚小于上鋼管和下鋼管,所以中鋼管的外圓周面往軸線方向縮進若干距離(壁厚較薄導致外徑減小);該外圓周面上還焊接有若干個加強筋3;這些加強筋沿中鋼管的軸向布置,可提高鋼管樁的承載能力以滿足相應承受載荷要求,同時又能有效減小中鋼管外圓周表面與地基的接觸面積,有效減小下插摩擦阻力,進而大幅度減小施工阻力(中鋼管的長度由鋼管樁打入深度決定,基本要求全部打入地基下面)。
作為優選,這些加強筋所形成的空間輪廓的外徑,應當小于或等于上鋼管的外徑以及下鋼管的外徑;以滿足減少打樁阻力的需要。
進一步,上鋼管的外徑與下鋼管的外徑相同。
所述上鋼管的壁厚較厚,以滿足施工打壓及承受載荷要求。
所述下鋼管的下半部分外圓周面是由上而下逐漸變小的圓錐面;即下鋼管外圓周面的下半部分,由上而下逐漸變薄,形成一個帶尖口的樁前端,可減小鋼管樁插入地基時所受到的壓力(減小施工過程中的打樁壓力),降低對施工設備的要求,同時加快了施工速度,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正方交通建設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正方交通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1675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