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具有安全隔離設施的人車混行交通隧道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12443.2 | 申請日: | 2013-07-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6096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陳七林;陳碩;陳亮;楊利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01C1/00 | 分類號: | E01C1/00;E21D9/14;E01F15/08;E01F8/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003 ***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安全 隔離 設施 人車混行 交通 隧道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安全隔離設施的人車混行交通隧道。
背景技術:
交通隧道的內環境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狹小的空間,會受到機動車所產生的尾氣和噪音的污染,對完全暴露在隧道內環境中的行人或非機動車乘員而言,其身體健康會遭到傷害;隧道內發生交通事故時,會威脅到行人或非機動車乘員的人身安全,或直接造成人身傷害;機動車在行駛過程中可能產生過大的交通風也會對行人或非機動車乘員產生心理上的恐懼感;為滿足人身健康的要求,人車混行交通隧道的通風衛生標準比較高,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隧道的運營費用。
因此,人車混行交通方式在相關交通隧道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高等級公路隧道中禁止采用人車混行的交通方式,除非人行道高出機動車路面80cm以上;在低等級人車混行公路隧道中采用人車混行的交通方式時,需考慮隧道內CO濃度對行人或非機動車乘員身體健康的影響,且隧道長度不宜大于2000m。對于城市道路隧道,當隧道長度大于1000m時,嚴禁在同一孔機動車隧道內設置非機動車道或人行道。
將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或行人分離布置的一般作法是:將二者分洞布置,即采用雙孔連拱隧道或雙孔分離隧道的方式,這無疑會增加工程投資,也會增加占地面積,對于用地緊張的城市道路隧道而言不太適合。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安全隔離設施的人車混行交通隧道。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實用新型具有安全隔離設施的人車混行交通隧道,其特征在于:在交通隧道路面側部設有凸起于隧道路面的防撞墻,以分隔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
上述防撞墻與隧道結構頂面之間設有隔離板。
上述防撞墻與隔離板之間、以及隔離板與隧道結構頂面之間設有密封膠以用于密封。
上述交通隧道中非機動車道路面較機動車道路面高。
上述防撞墻為混凝土墻。
上述隔離板為聚碳酸酯實心板,并采用鍍鋅鋼板或鋁合金制作外框架,外框架表面采用防腐處理及噴塑表面。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安裝維護,能夠徹底解決人車混行交通隧道的交通安全問題,并保護行人和非機動車乘員不受機動車尾氣及噪音的傷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具有安全隔離設施的人車混行交通隧道,在交通隧道路面側部設有凸起于隧道路面的防撞墻1,以分隔機動車道2和非機動車道3。
本實用新型通過防撞墻1可以將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或人行道隔離開來,防止失控的機動車沖入非機動車道或人行道,以防止隧道內的行人和非機動車乘員的人身安全受到交通事故的威脅或傷害。
為了可以更好的隔離,上述防撞墻與隧道結構頂面之間設有隔離板4。
為了保護行人和非機動車乘員不受機動車尾氣及噪音的傷害,上述防撞墻1與隔離板4之間、以及隔離板4與隧道結構頂面5之間設有密封膠6以用于密封。
通過密封膠6可以防止機動車所產生的尾氣和噪音從機動車道空間擴散或傳播到非機動車道或人行道空間,防止行人和非機動車乘員的身體健康受到尾氣和噪音污染的傷害。
為了保證安全性,上述交通隧道中非機動車道路面301較機動車道路面201高。
為了施工方便,上述防撞墻為混凝土墻。
為了設計合理,制作方便,上述隔離板為聚碳酸酯實心板,并采用鍍鋅鋼板或鋁合金制作外框架,外框架表面采用防腐處理及噴塑表面。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先施工防撞墻,防撞墻結構基礎錨固于路面結構以下,以保證防撞墻結構底部處于固定約束狀態;防撞墻結構施工完后,在安裝上部的隔離板。
隔離板采用聚碳酸酯實心板,采用鍍鋅鋼板或鋁合金制作外框架,外框架表面采用防腐處理及噴塑表面。
隔離板底部支座處需處理,可以用螺栓等固件固定,在固定好后的隔離板支座處應用密封膠密封,隔離板頂部與隧道結構接觸部位也需做同樣處理。
本實用新型安全隔離設施具備密封不透氣、隔音、不脆裂、不掉塊、透光、阻燃、外觀輕巧功能,以實現交通隧道內環境的空間隔離和增加行人和非機動車乘員的舒適感。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未經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1244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建筑工地防陷棧道
- 下一篇:雙塊式無碴軌道現澆混凝土計量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