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表面帶V型棱鏡的光學復合薄膜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12069.6 | 申請日: | 2013-07-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504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莊興潮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州市粵泰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5/04 | 分類號: | G02B5/04;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6006 廣東省惠***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表面 棱鏡 光學 復合 薄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背光顯示設備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表面帶V型棱鏡的光學復合薄膜,可廣泛用于液晶顯示裝置及平板LED顯示裝置的背光結構中。
背景技術
光學復合薄膜又稱增光膜,作為數碼電子電器行業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配件,將其組裝在背光源前面,將光源發出的光向顯示設備使用者方向聚集,可將正面亮度提高約100%。并且,視角外未被利用的光,根據光的再反射效應被循環利用,并以最適當的角度聚集向使用者,可提高光源利用率,使背光顯示設備在保證高性能的基礎上輕薄化。
目前國內擁有的生產技術大多都是增光防靜電膜片、直下式、側光式、3M增光之類,相對于傳統比較而言,他體現了增光膜多元化以及多功能的發展趨勢。但傳統的增光膜片以提高亮度為目的,增光膜片本身的強度較弱,在粘附到背光源上時,操作不當容易出現刮痕;若干背光結構中出現瑕疵,通過增光膜片后,瑕疵將更為突出,無法滿足人們對產品逐漸提高的審美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現有光學復合薄膜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表面帶V型棱鏡的光學復合薄膜,通過在增光膜片的入光面上設置背涂層,在不影響增光效果的前提下實現防刮、遮瑕,特殊的霧面效果使發光更加均勻柔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將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表面帶V型棱鏡的光學復合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PET型材主體層、光學薄膜層及背涂層,光學薄膜層和背涂層分別設置在PET型材主體層的出光面和入光面上,所述光學薄膜層外表面通過模具熱壓成型或射出成型均勻設置有V型棱鏡結構,所述背涂層的外表面為磨砂結構。
通過在PET型材主體層的出光面和入光面分別設置光學薄膜層和背涂層,背涂層的磨砂結構可提高薄膜強度,實現防刮功能,特殊的霧面效果使進入薄膜的入射光線變得柔和,實現遮瑕,光線經過光學薄膜層的V型棱鏡機構的聚焦,使光線能夠以最適當的角度聚集向使用者,提高光線的利用率。
進一步地,所述V型棱鏡結構的增光角度范圍為45°~75°,相鄰V型棱鏡結構的間距范圍為20μm~40μm。
進一步地,所述PET型材主體層為一體精密注塑成型。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PET型材主體層的出光面和入光面分別設置光學薄膜層和背涂層,背涂層的磨砂結構可提高薄膜強度,實現防刮功能,特殊的霧面效果使進入薄膜的入射光線變得柔和,實現遮瑕,光線經過光學薄膜層的V型棱鏡機構的聚焦,使光線能夠以最適當的角度聚集向使用者,提高光線的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表面帶V型棱鏡的光學復合薄膜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圖1所示,一種表面帶V型棱鏡的光學復合薄膜,包括PET型材主體層1、光學薄膜層2及背涂層3,光學薄膜層2和背涂層3分別設置在PET型材主體層1的出光面和入光面上。
所述光學薄膜層2外表面通過模具熱壓成型或射出成型均勻設置有V型棱鏡結構21。
所述背涂層3的外表面為磨砂結構。
為提高增光效果,作為優選,所述V型棱鏡結構21的增光角度為60°,相鄰V型棱鏡結構21的間距為30μm。
具體地,所述PET型材主體層1為一體精密注塑成型。
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州市粵泰翔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惠州市粵泰翔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1206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