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加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11517.0 | 申請日: | 2013-07-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4941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上原雄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金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24F6/06 | 分類號: | F24F6/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黨曉林;王小東 |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加濕裝置。
背景技術
關于過去的加濕裝置有如日本特開2010-54125號公報(專利文獻1)公開的加濕裝置。該加濕裝置在殼體內設置風扇、加濕部件和具有水斗的回轉框,利用水斗從水盤汲取水并注入到加濕部件,從而對在加濕部件通過的空氣流進行加濕。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54125號公報
可是,在上述過去的加濕裝置中,雖然在所述加濕部件濕潤時,從水斗沾上的水順暢地滲入加濕部件,但是在加濕部件干燥時,由于水的表面張力,所沾上的水成為圓圓的大水塊,存在不能順暢地滲入加濕部件中的問題。因此,在上述過去的加濕裝置中存在這樣的問題:由于從水斗落于加濕部件的成塊的水而形成的水滴,與在加濕部件通過的空氣流一起飛濺到下游側,會產生水飛濺。
實用新型的內容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加濕裝置,能夠防止來自加濕部件的水飛濺。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實用新型的加濕裝置的特征在于,該加濕裝置具有:
殼體;
風扇,其配置在所述殼體內;以及
加濕機構,其對通過所述風扇而產生的空氣流進行加濕,
所述加濕機構具有:
加濕部件,所述空氣流在該加濕部件通過;
回轉框;
水斗,其隨著所述回轉框的旋轉而進行回轉運動,同時從水盤汲取水;以及
注入口,其使所述水斗內的水流出到所述加濕部件,
所述注入口的后緣是用彎折的線定義的。
根據上述結構的加濕裝置,使所述水斗內的水流出到所述加濕部件中的注入口的后緣是用彎折線定義的,因而當在水斗進行回轉運動的同時,水在回轉運動的上端附近由于水斗的傾斜而從注入口向徑向內側被排出時,首先從利用彎折線定義的后緣的最靠后的部分排出少量的水,然后從比該最靠后的部分靠前的部分排出水,水被逐漸排出,不會一下排出大量的水。因此,即使是加濕部件干燥時,水也能夠滲入到加濕部件中。這樣,由于水是逐漸從注入口排出的,因而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在注入口整體因表面張力形成水膜,該水膜破裂使得大量的水成為水塊而一下從注入口排出,因此,水滴不會從加濕部件飛濺到下游側。
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加濕裝置,能夠防止水飛濺。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注入口的后緣中,相對于通過所述加濕部件的空氣流,所述注入口的所述后緣的上游側的部分比所述注入口的所述后緣的下游側的部分后退,以更早將水排出,所述注入口的所述后緣的下游側的部分位于比所述后緣的上游側的部分靠下游的位置。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所述注入口的后緣中,相對于通過所述加濕部件的空氣流,所述注入口的后緣的上游側的部分比所述注入口的后緣的下游側的部分后退,以更早將水排出,因而相對于所述空氣流,加濕部件的上游側的部分比下游側的部分更早沾上水,先將上游側的部分潤濕,然后從上游側的部分傳遞了濕氣的下游側的部分沾上水。因此,即使是在加濕部件干燥的環境下,也是在從上游側將加濕部件的下游側的部分潤濕后,被潤濕的下游側的部分沾上水,因而在下游側的部分中,水順暢地滲入加濕部件中,能夠有效防止水滴飛濺到加濕部件的下游側的水飛濺。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注入口的后緣呈階梯狀彎折。
根據該實施方式,所述注入口的后緣呈階梯狀彎折,因而能夠利用簡單的構造使加濕部件逐漸沾上水,能夠防止水飛濺。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注入口的后緣呈鋸齒狀彎折。
根據該實施方式,所述注入口的后緣呈鋸齒狀彎折,因而能夠利用簡單的構造使加濕部件逐漸沾上水,能夠防止水飛濺。
實用新型效果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加濕裝置,在進行回轉運動的水斗的徑向內側開口的注入口的后緣是利用彎折的線定義的,因而能夠從注入口將水逐漸排出,防止來自加濕部件的水飛濺。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加濕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所述加濕裝置的縱剖面圖。
圖3是所述加濕裝置的加濕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4A是組裝狀態的所述加濕機構的立體圖。
圖4B是所述加濕機構的側視圖。
圖4C是用于說明將安裝有所述加濕機構的水盤安裝于殼體主體的步驟的圖。
圖4D是從正面觀察所述加濕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5A是從圖4B的VA-VA線觀察的加濕機構的剖面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金工業株式會社,未經大金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1151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保護性包裝系統和方法
- 下一篇:液體檢測杯及其制作方法





